引子
2015年5月13日,笔者同兰州大学博物馆研究员杨江南、东乡族自治县人大主任马福荣、东乡县纪委书记马振华、原临夏州志办主任马志勇、广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琴妙、马雪峰、广河县文广局局长唐士乾、副局长马宝明及广河县电视台有关同志,专程去东乡县考勒乡寻访大禹之妻涂山氏女和大禹涂山故地。
涂山女娇
据史书记载,舜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父亲鲧的事业,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三十岁时还没有结婚。禹在巡视治水之事时,路过涂山,遇到涂山氏部落之女,一见钟情,十分爱慕,便成了亲。据《史记·帝王世纪》的记载:夏禹曾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合婚于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端”。所谓“涂山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据,是上古时期一个部落诸侯的名称。
传说大禹遇见的是九尾白狐,但大禹却心甘情愿地娶了她,并称之为女娇。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载:“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由于治水工作太忙,婚后第四天,大禹又继续前去治水,把涂山女丢在家中,独守空房。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禹回来,就同侍女到涂山之南守候禹。守呀守呀,一直守了好多天,总是不见丈夫归来,在寂寞难耐中她唱出了思念大禹的一首歌:“候人兮,猗!”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据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也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
后来,女娇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大禹之子启。传说启曾上天偷《九天》、《九辨》之乐,并亲自指挥演出,可见启喜欢音乐,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
大禹离家后,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期间发生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梮。”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关于这段历史,最早见于《尚书》和《楚辞》。《尚书·皋陶谟》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楚辞·天问》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台桑,地名,是桑树林台地,是远古男女幽会的公认环境。后来在宋代的楚辞大家洪兴祖有一段引语可资旁证:“禹娶涂山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古本《吕氏春秋》)
涂山之会
大禹治水时,曾召集各部落首领在涂山(一说在会稽山)开会。当时,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商议与共工决一死战事宜。据《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意思是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玉帛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在古代与“干戈”相对,是和平共处的表征。“执玉帛者万国”,说明当时参加会议的部落首领很多。《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会议期间,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因迟到,被大禹下令杀了。从此以后,没有人不服从大禹的。《国语·鲁语》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史记》云:“禹会诸侯于会稽亦有涂山。”防风氏被杀后,有许多诸侯为他喊冤,禹不得已派人下去进行调查,结果防风氏确实是为了防洪而延误会期。于是,大禹给防风氏平反,并允许立庙祭祀。魏晋南北朝时期,吴越武康地区建有防风庙,里面的防风氏像都是“龙首牛耳,连眉一目,足长三丈”的模样。
涂山故地
从上面所述,涂山和涂山氏部落,在大禹时代是个很重要的地方。那么涂山究竟在哪里?长久以来众说纷纭。《清一统志》所指的是今安徽省怀远县之涂山。《国语》、《史记》则云:“禹会诸侯于会稽亦有涂山。”《吴越春秋》曰:“亦以涂山在会稽,又兼稽萧山是也。”然而,大禹和羌族的势力范围在西部,大禹治水又从黄河积石关开始,并且在大夏河、洮河、白龙江一带留有大禹治水的遗迹,为什么涂山女、涂山会却跑到江南去了,这在情理上说不过去。无独有偶,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亦有当涂山,其村名叫当涂村,距广河县大禹故乡大夏古城不足百里。我们这次主要是寻访当涂山故地。
车从东乡县龙泉乡分路,向北上了一个山坡,然后顺山梁行驶,突然路旁闪出一个“当土村”路牌,我们下车观察。这里距东乡县城锁南坝镇34公里,位于锁南坝东北部,刘家峡水库东南侧。考勒乡辖三塬、坡根、张家原、河西、八十个塬、岘子、当土七个村委会。路旁有一块署名“全国妇联‘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试点工程”的碑,中间有“济贫助困,惠及山乡”八个大字,援建单位:南京大学、广东省广发证券公司。我们问当地群众,当涂山在哪里?他指着路旁的一个山头说,这就是当涂山。路旁共有两块写有“当土村”的路牌。山下有几户民宅和一座清真寺。他们也说,“当土”在东乡语中是“有城墙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很早以前有过城墙。从这里下山就到了三塬村。
三塬村北面就是刘家峡水库,他们说,原来那里是北塔寺乡、姬家川乡,现在被水库淹了。姬姓出自黄帝出生所在地,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黄帝嫡系子孙世世代代仍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为什么永靖县出现姬姓,这绝不是偶然的,这肯定与黄帝和大禹有关系,因为大禹是黄帝的后代,曾经生活在这一带。
从这里可以鸟瞰黄河,往西70余里就是大禹“导河积石”的积石关和羌族治所河关县(积石山县大河家康吊村)所在地。这样看来,当涂(当土)山位于大夏古城、姬家川、积石关、河关县的中心地区,都不足百里,完全符合夏朝前期、大禹时期的历史事实。这样看来,大禹治水巡查工作,路经当涂山,遇见当涂女;在当涂山召开部落首领会议,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安徽怀远涂山遇见当涂女、召开会议,或是在浙江省绍兴会稽山召集开会,在当时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可以肯定史书上记载的“涂山”就是“当涂山”(当土),涂山女和涂山氏部落,就在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境内的当涂(当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