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镇一片普通的农田下,埋藏着一个4000年前的青铜文明秘密。这里看似平凡的梯田和断崖,却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齐家文化命名地,见证了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
1924年4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兰州一个卖烟渣的小贩货摊上,意外发现了一件装着烟渣的破旧彩陶罐。这个看似普通的陶罐,却引领他来到了洮河流域的宁定县(今广河县)。
在齐家坪村北部的台地上,安特生发现了长约500米的连续文化堆积层,最厚处达2.5米。他进行了发掘,出土了许多没有花纹的素陶器。这些陶器造型独特,与古希腊瓶子相似,让他错误地认为这比仰韶文化更早,并将其命名为“齐家期”。
倒三角纹彩陶罐
1945年,中国考古学家夏鼐来到齐家坪,在齐家文化地层中发现了一片甘肃仰韶文化的彩陶片。这一发现证明了齐家文化实际上晚于仰韶文化,纠正了安特生20年前的错误判断。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齐家坪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在M41号墓葬中发现了一面锈迹斑斑的铜镜。这面直径6.2厘米的铜镜,背面中央有桥形纽,被誉为“中华第一镜”,将中国的铜镜史提前到了距今4000多年前。
多年的考古工作,齐家坪遗址展现了一幅丰富的史前生活图景。遗址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米,包括生活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手工业区域。
出土的器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铜器等几千件遗物。陶器以素陶为主,主要是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器形有双耳罐、三耳罐、大口瓶、鬶和鸟形壶等。
最令人惊讶的是铜器的发现。除了“中华第一镜”外,还出土了铜斧、铜剑、铜铲、铜锥等工具,以及铜手镯、铜月牙形项链等装饰品。这些铜器虽然缺乏繁杂纹饰,但古朴典雅,展示了当时相当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
2022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带领勘察组来到齐家坪遗址,开展新的考古钻探实地勘察工作。这次工作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齐家文化遗址地下遗迹、遗物的分布区域与广度。
研究发现,齐家文化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东面是农耕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西面是中国西部和中亚西亚,北面则是欧亚大草原8。出土的一些砷青铜器与西亚发现的类似,表明可能存在跨文化的技术交流。
齐家文化还以其精美的玉器闻名。在齐家坪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玉璜、玉璋等玉器,展示了当时高度发展的玉器工艺和礼制文化。
最大的玉璧直径达45.8厘米,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最高的玉琮高达53.36厘米,藏于美国迈阿密大学洛尔博物馆。这些玉器不仅用于装饰,可能还具有祭祀和礼仪功能。
齐家坪遗址于196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广河县建立了齐家文化博物馆,以代表齐家文化的玉琮为外观设计,展示了1200余件文物。
博物馆还复原了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临潭磨沟、青海民和喇家等齐家文化场景13处,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4000年前的生活场景。齐家坪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它证明了4000年前的甘肃地区已经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片土地下还埋藏着多少秘密?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我们有望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4000年前的青铜文明,揭开更多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谜题。
(注:文中所有考古数据均来自官方公布的发掘报告和权威媒体报道)
下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