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甘肃省临夏县莲花镇北面的黄河南岸台地上,与大何庄遗址隔一条苦水沟相望。1959年10月6日至12月4日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甘肃分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齐家文化的窖穴和墓葬。窖穴共发现60个,以口小底大如袋状者居多,一般都比较深,椭圆形窖穴发现不多,周壁多近垂直,在这些窖穴中除出土一般的出土遗物外,还夹杂有白灰面残块,这说明了窖穴的附近,可能有居住的遗存。墓葬共发现103座,位于遗址的西南部,前后共六排,集中而且整齐,说明这是一处保存很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为长方形的竖穴,头都朝向西北,可分为单身葬和合葬两种,单身葬共88座,除了2座侧身直肢葬和1座曲肢葬外,其余都是仰身直肢葬。合葬墓15座,可分为大人合葬墓和大人和小孩合葬墓两种,大人合葬墓的仰身直肢葬的旁边都有一具屈肢葬,而且都位于前者的左边,骨骼也较小。大人小孩合葬墓中的小孩骨架有的放在大人的左侧,有的放在右侧,位置并不固定,这些墓葬中大部分都有随葬品,而且常有一定的组合,有少数仅1件陶器或多达7件的,除了陶器随葬外,有的墓中还放有骨匕、骨针等,其中骨匕的位置是放在人骨架的腰部或碗内,也有的墓内放有绿松石珠,小铜环等装饰品随葬,其中小铜环1件是放在人骨架的手指旁,可能是作为指环用的,墓葬中也随葬有猪下颌骨,甚至有的达到68块之多。陶器与大何庄遗址基本相同,也是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为主,纹饰、器形并无多大的区别,但这里的陶鬲较多,另外还出现了斝。生产工具以石制最多,骨制次之,陶制的很少,器形为斧、凿、刀、铲、针、镞、纺轮等常见之物。但这里也发现有几件带肩石斧,此外在窖穴和墓葬中还发现了几件铜器,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仅铜锥1件,其余皆残破。另外还发现几块卜骨和相当数量的家畜遗骨。现该遗址已被刘家峡水库淹没,成为水下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