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肃省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地处黑河与达溪河形成的分水岭中部向北延伸的次级台地边缘,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一处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遗物有石、骨、陶、玉制的器物,以及卜骨、绿松石琮和项饰。1975年,村民在遗址区内发现各类玉器47件,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小范围试掘,试掘面积共95平方米,共清理袋状灰坑7座,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及卜骨等重要遗物。2018—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初步确定遗址核心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2018~2021年,合作双方对遗址核心区塬顶台地进行了大范围发掘,发掘范围分为两区,I区位于北侧,发掘面积975平方米,Ⅱ区位于南侧,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遗迹主要有方坑、灰坑、房址、墓葬和沟等。出土陶器有双大耳罐、双耳罐、高领罐、花边口沿罐、盘、缸、斝、鬲、甑、器盖、筒瓦和板瓦等。石器有石壁、石刀、石铲、石纺轮等,玉器有玉刀,玉璜、玉锛等。骨器主要有骨锥、镞、针、铲、笄和卜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大量陶瓦等与建筑有关的遗物,初步统计,共出土陶瓦标本及碎片2800余件,多数标本来自沟的剖面堆积内,方坑、灰坑及地层堆积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桥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齐家文化在甘肃地区文化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瓦为研究齐家文化晚期的建筑类型提供了宝贵的材料。2013年3月,桥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