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形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上宽9.15、下宽7.5、高6厘米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浅黄色,有浅灰筋状条斑。正面采取浅浮雕与线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简化神人兽面像,神人无脸和上肢,仅有阴纹细刻的蹲锯状的下肢和鸟足,兽面纹居中,其中眼、鼻部用浅浮雕加以凸出强调,阔嘴、牙齿和短獠牙则用阴线细刻表现。各部位还刻饰有卷云纹、弧线、短直线以烘托主体纹。
本文运用长江流域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的史前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所孕育的文明因素两方面,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并有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与黄河流域时代相当的新石器文化相比,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大体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上;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一样,已孕育了许多文明因素。作者提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长江流域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