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是史前时代的艺匠描绘的梦幻世界,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块丰碑。
如今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最熟悉的一件彩陶器,便是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由古人在六千多年前创作的器物,于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发现,堪称原始人类的艺术杰作。
在细腻的红陶盆内壁,绘制有非常引人注目、但略显怪异的图案——人面鱼纹。人面是图像的中心,鼻子像颗大头钉,眼睛眯成一条细长的线,头顶是三角形的“帽子”,最奇特的是,在人面耳朵位置,各有一条鱼“亲吻”两颊,底下另有两条鱼的头部相交,形成人的嘴巴。
虽然图案看起来有点复杂,但线条准确,神态生动,令人过目不忘。这一图案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当时的半坡先民要在陶盆上绘制如此神秘的图案?对此,学界也有无数种不同的推测。比如发掘半坡遗址的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认为,因为半坡遗址位于河岸边的台地上,且发掘出土了鱼骨以及鱼叉、鱼鳔等工具,
所以鱼被认为是半坡人的祖先,成为他们的一种“图腾”崇拜;另外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则认为,陶盆上的人面是史前时期的巫师形象,人面双目紧闭,表现的是巫师进入了萨满通神的状态,鱼在地下水世界游动,寓意着要与死去的祖先沟通,这与古人的冥界信仰有关。
彩陶:灵魂的艺术
虽然答案到底是何,并无定论,但纵观古代的彩陶器,鱼纹确实是非常常见的意象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先生指出,早期先民的信仰传统,很多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鸟与鱼,是彩陶器上一对恒常的艺术主题,同时也影响了以后中国文化中阴与阳、水与火的观念。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人拥有信仰,拥有与信仰相关的艺术。作为新石器时代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彩陶是一种灵魂的艺术,也是造神的艺术,同时也掀起了一次史前时代的艺术浪潮;彩陶上丰富多变的纹饰,再现了古人对神灵偶像的崇拜,也体现了匠人的创造力;彩陶的精美,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史前人的生活态度,认真与精致。
那么,刚刚提到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究竟有什么用?彩陶的用处,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彩陶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也有不少是专门制作的随葬品,比如盛装尸骨的葬具,叫陶棺,也叫瓮棺。而这件绘制有奇特图案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作为放置死者的瓮棺来用的。
陶工:原始的艺术家
古代的彩陶工匠,用一双巧手,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器物,成为了史前最早的一拨手艺人。在王仁湘先生看来,彩陶由陶工制作完成,背后应当有师徒传承的技术体系。那些具有创作才能的陶工,也许在社会上有着高一阶的地位,彩陶成就了他们的威望,同时也可能为他们带来特别的社会权力。那些技术高超的陶工,可以说是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艺术家,他们创造了传承至今的艺术传统与艺术原理。
他们不能被看作是最普通大众,因为彩陶是用来传递思想、传播信仰的,所以作为创作者,古代的彩陶匠人也是思想家、播火者。彩陶造就了大批善画的陶工,也装点着原始农人多彩的精神世界。
面对丰富多彩的彩陶纹饰,人们通常首先冒出的疑问是:这到底画的是什么?这当然是一个比较费思索的问题,一种纹饰,用今天的眼光揣度,会出现数种乃至数十种解释。彩陶的画意,也不能孤立地讨论。
潜心研究彩陶多年的王仁湘认为,解读彩陶最关键的一点,是构建好彩陶的时空坐标,“多数彩陶纹饰不会只在局部区域孤立存在,也不会毫无改变地延续存在千百年,都会在时空分布上产生变化。在一个考古学文化中,彩陶会在这样的时空变化中,逐渐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把握住这个体系的运行脉络,我们也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彩陶奥秘的钥匙。”

史前人将自己的灵魂注入到艺术中,就像有的人类学家说的,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史前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想到了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理解史前人的艺术语言呢?最简单而又最不容易的办法是,让我们的大脑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史前。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