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最新文化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正文

2022年全球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刘斌2022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揭晓

01.

对于科学家来讲,可以窥探古埃及皇家之棺内部的机会并不常见,而不打开木棺就能一探其内部究竟更是天方夜谭。但借助最新的技术,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 I)(公元前1525-1504年)的木棺里面的包裹严实的木乃伊,在未被打开的情况下对其内部一览无余,从中我们获取了大量关于这位法老的不为人知的信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棺发现于1881年,是公认的为数不多的现在尚未被打开的埃及皇家木乃伊之一,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钱的富人经常赞助举办木乃伊“盲盒“派对,现场拆解打开木乃伊。该项目的负责人开罗大学的放射学博士Sahar Saleem说:“木乃伊从来没有被拆解打开,因为当时的学者认为这具装饰有玫瑰花的木乃伊太漂亮了,不忍心将其毁掉。” 研究团队使用无损CT扫描,生成了法老的面具,绷带,身体和面部的三维图像。“能在3000年后看到法老的脸,而且和他的父亲艾哈迈斯一世(Ahmose I)如此相似,实在是让人太激动了。”

CT扫描表明,在重新包裹之前,木乃伊的头部掉落、左臂破碎,所以木乃伊脖颈部分被仔细地用树脂处理过的亚麻布重新包裹,左臂也被重新摆好,遮住了他腹部的孔洞,并将金色的护身符放在里面。研究者认为:“这项研究为埃及21王朝的牧师在重新制作阿蒙霍特普一世木乃伊,保护金饰并将护身符放置在里面的情况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法老的右臂折叠在他的胸口上,保持了原始状态。这是皇家木乃伊的特征,使它们看起来像冥王奥西里斯。” 阿蒙霍特普一世是这种木乃伊样式的第一个例子,后来成为所有古埃及木乃伊的标准。

研究文章为:Sahar N. Saleem and Zahi Hawass; Digital Unwrapping of the Mummy of King Amenhotep I (1525–1504 BC) Using CT; Front. Med., 28 December 2021. DOI: 10.3389/fmed.2021.778498

02.
墨西哥发现阿兹特克木制祭品

由墨西哥考古学家莱Leonardo López Luján带领的考古团队在墨西哥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的Templo Mayor遗址(墨西哥城中央广场的东北部)发现了大量阿兹特克(Aztec)祭祀用品,其中包括 2550件形状、大小和用途各异的手工木制品,以及其他祭祀用品。从公元 1325 年开始建造宗教建筑群到 1521 年被西班牙入侵者摧毁之前,生活在阿兹特克首都的人们一直将制作的各种木制祭品在 Templo Mayo献祭。这些木制品包括耳环、面具、装饰品、头饰、小雕像、胸饰、权杖、水罐、耳罩、飞镖和飞镖投掷器,以及木雕,这些祭品由祭司、特诺奇蒂特兰居民和来自其他地方的朝圣者带到神庙。这些祭品的年代在1486年至1502年间,所有这些物品都与神庙中墨西哥人崇拜的神有关,即战神Huitzilopochtli和雨神Tlaloc,祭司们把这些木制物品存放在石盒中,盒子里还装着海洋贝壳、植物、动物和人的骨头。

.

奥地利维纳斯石雕的诞生
高分辨率扫描还让研究人员看到了雕塑结构部件的细节,这些细节一度令人困惑。现在可以知道,石雕表面的空洞曾经被褐铁矿或氧化铁结核填满,这些结核可能在雕刻过程中脱落,因为它们比石灰石坚硬。其中一个空洞位于雕像腹部的中央肚脐的位置,上面的痕迹表明这种褐铁矿可能是被故意去除的,这意味着当时的工匠已经对雕像完成的形状有了非常精确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空洞当作肚脐,显示了旧石器时代高超的雕刻技艺。

.

北高加索发现世界最古老的吸管
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Viktor Trifonov的最新研究表明,这些管状器可能有着非常不寻常的用途。他认为这些管状器可能被用作公共宴饮活动中的吸管,这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作品中出现过的场景,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的伊拉克。为了验证他的假设,他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管状器的尖头上,尖头的穿孔方式可能有助于过滤早期啤酒中如谷壳之类的杂质。在分析其中一个尖头的残留物之后,发现了大麦淀粉颗粒、植物组织的化石颗粒和石灰树的花粉粒的存在,这可能是使用这些管状器来饮用大麦啤酒的证据。研究者认为,以这种方式与亲友一起啜饮圣餐的做法可能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然后传播到迈科普周围地区。

.

约旦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狩猎神殿
神殿发现了两块人形石柱,以及海洋动物化石、动物模型、燧石工具以及与宗教仪式相关的祭坛,较大石柱上还雕刻有神殿和“沙漠风筝“的图案,150余块鹦鹉螺化石直立排列,朝向一致,但用途不明。研究者认为猎人们在神殿内进行的祭祀活动中,石祭坛被用来宰杀摆放瞪羚尸体,祭祀仪式很有可能是为了借助超自然力量,祈求捕猎成功。

06近日,在危地马拉一座金字塔废墟中公元前 3 世纪的壁画残块上,发现了一个代表名为“7 鹿”的日子的象形文字,这是迄今发现的260天玛雅历法最早的实物发现。这些壁画残块是在危地马拉北部丛林中的圣巴托洛 (San Bartolo) 考古遗址发现的,该遗址因 2001 年发现的一个地下墓室而闻名,该墓室中有精美多彩的壁画,时代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 年左右,描绘了玛雅人的宗教仪式和神话场景。带有“7 鹿”图像发现于于一个名为Las Pinturas 的金字塔内,金字塔屡经扩建,现存高度为30 米。

研究者认为,图案是由一位从事艺术和文学的誊录员所绘,到公元前三世纪,其绘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线条流畅、笔触细腻。“7 鹿”图像可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日期,是现在玛雅人仍然用来纪念太阳年开始的日期之一,这是一年的开始,显然与金字塔作为丛林中的观象台有密切关系。

.

秘鲁发现瓦里帝国工匠墓
瓦里文化的图像中,大多数地位崇高的男性都被描绘成手持武器的武士,但这座墓中的男性和女性似乎都是技艺高超的高级工匠。男性墓主使用了尚未制作完成的纺织品、彩绘皮革和篮子随葬。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制作篮子的原材料,包括芦苇、彩色棉线和羊毛线、各种大小和颜色的绳索,以及用作胶水的树脂球。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手部骨骼有明显的磨损,很明显是由于长期重度使用双手进行劳作的结果,但并没有发现战斗创伤的痕迹。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还显示发现的骸骨由严重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行动不便和严重的蛀牙,这可能是这些人无法作为武士的身体原因。这座墓葬附近的Giersz于2012年发现的一座巨大陵墓,里面有58位地位显赫的瓦里女性的遗骸。这座新发现的陵墓是第一座高等级瓦里男性工匠的墓葬,此次发现表明这一区域是瓦里帝国最重要的权力、行政、工艺中心和高等级墓地,也是瓦里时期秘鲁海岸最重要的建筑遗址。

.

城市的起源—伊拉克拉加什古城

研究者认为拉加什城址在早期王朝末期就基本上被废弃了,故而其原始布局十分清楚。在早期王朝时期,波斯湾向西北延伸的距离远大于现今,形成了一个沼泽环境,可能导致拉加什早期的居民在高地上定居,形成了现在看来分散的、互不连接的城址布局。在拉加什的大部分人口离开后,海湾向东南退向现在的位置。研究者推断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许多城市是连续的圆形或椭圆形遗址,可能只是因为它们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两千到一千年,甚至更晚,此后波斯湾海岸线退却,这些位于高地的分散的居址不再受到水道和沼泽地区的限制,因此它们迅速发展连为一体,但原始的布局和防御结构被保存了下来。美索不达米亚最南端的一些城市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看起来的拉加什遗址非常相似。

研究文章为:Hammer E. Multi-centric, Marsh-based Urbanism at the early Mesopotamian city of Lagash (Tell al-Hiba, Iraq)[J].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2022, 68: 101458. https://doi.org/10.1016/j.jaa.2022.101458




.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的犍陀罗地区是中东、中亚和印度文明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这一区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引发了佛教信仰和希腊艺术的融合,公元前 150 年左右,在印度-希腊王国国王米南德一世 ( Menandra I )统治时期,佛教在犍陀罗十分繁荣,但可能仅由精英阶层信奉。贵霜帝国(公元 30 至 400 年)统治下斯瓦特最终成为了佛教中心,其领土从阿富汗延伸至巴基斯坦,再延伸至印度北部,这一时期的犍陀罗以其希腊化佛教艺术风格而闻名。

发掘者对在这一区域发现时代如此之早的佛寺感到很意外,因为该区域目前发现最早的佛寺年代在公元1世纪左右。此次发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对该处遗址的破坏和盗掘,属于抢救性发掘,目前发掘了建筑遗址、街道、城门、各时期的钱币,还发现了佛像和铭文。佛寺发现的圆顶佛塔在当时的印度佛教建筑中很常见,但在犍陀罗地区却非常罕见。自 1955 年开始,意大利考古学家一直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开展考古工作。


10.
南极洲发现传奇沉船
在随后的5个月里,28名船员登上了一块巨大的浮冰,这块浮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碎裂,并慢慢变小。1916年4月9日,浮冰彻底碎裂了,3艘救生船被迅速推向海中。在海上经历了7昼夜的危险之后,他们登上了荒无人烟的大象岛。之后,沙克尔顿和另外5个人乘上最大的救生艇,在气候极端恶劣的海上持续航程16天,横渡1300公里,来到了南乔治亚岛。上岸后,沙克尔顿不得不徒步翻越南乔治亚山脉,去寻找捕鲸站以寻求帮助。1916年5月20日下午3点,沙克尔顿和他的两个伙伴挣扎着走到最近的一个捕鲸站。在晚餐时分,挪威捕鲸人向他们表示了敬意。到达捕鲸站的3天后,他们登上了一艘捕鲸船,开始了解救围困在大象岛上的同伴的行动。在8月30号,经过第4次的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条从浮冰上穿过的路,发现他的所有的22个同伴都安然无恙的留在岛上,全体船员都安全获救。

根据《南极条约》,沉船目前是被保护历史遗迹,允许对其进行测量和拍摄,水下潜航器不得接触沉船,它将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永远留在海底。



分享到:

时间:2022-12-10   来源:世界考古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