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文章 >
当前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文章 > 正文

齐家文化玉琮杂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黄建秋
齐家文化玉器中有不少玉琮, 多位学者对包括玉琮在内的齐家文化玉器做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试图从良渚文化玉琮研究的视点拟考察齐家文化玉琮来源、数量和功能问题,并谈谈今后研究的思路。
一、齐家文化玉琮造型来源
关于齐家文化琮来源,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来自东部的良渚文化,另一种看法是本地发明。两种看法都是基于出土玉琮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并结合造型分析后提出来的, 前一种看法是基于早先对齐家文化绝对年代的认识。 而后一种看法是根据近年齐家文化遗址碳 14 测年数据提出的,不仅认为玉琮是齐家文化先民的发明,而且东传,良渚文化玉琮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具体到考察跨文化分布的玉琮起源于何地时,不仅需要看出土玉琮的考古学文化的碳14 测定年代,更需要看其造型及其变化过程。 学术界一般认为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 22001700,少数学者赞成把齐家文化年代放在公元前 2615—公元前 1529 。 现在尚不清楚导致齐家文化年代差异的原因是碳 14 数据解读问题还是测年技术问题。 我们认为,无论如何,今后公布碳 14 测年数据时,应该增加碳标本自身的背景材料。 一个文化层存续时间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是很正常的现象,文化层上部和底部测年标本所反映的年代差异有时会很大,少则数十年,多则一二百年。 还有碳标本
           1、黄建秋:《良渚文化分布区以外的史前玉琮研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 年。
           2、邓淑苹:《龙山时期四类玉礼器的检视与省思》,杨晶、蒋卫东执行主编:《玉魂国魂中国古代玉器玉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年。
3、王裕昌:《齐家文化玉器略考》, 杨晶、 蒋卫东执行主编:《玉魂国魂—中国古代玉器玉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年。
4、邓淑苹:《龙山时期四类玉礼器的检视与省思》,杨晶、蒋卫东执行主编:《玉魂国魂—中国古代玉器玉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年。
性质不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左右人们对碳标本所反映的年代的认识。 用树木做碳 14 测年标本时,必须考虑到树木生长时间长短,采用边材测得的年代基本反映了树木死亡年代,而采用其芯材测得的年代就要老很多。 更为重要的是,碳 14 测得年代与玉琮的年代是否一致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看,根据碳 14 测年数据确定玉琮的年代尚存较大困难,追究玉琮起源更为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形态分析。
玉琮是采用玉为原料制作的造型比较复杂的玉器 制作玉琮需要掌握开料切割、钻孔、刻纹、研磨和抛光等比较复杂的工艺技术。 良渚文化制作玉琮所需的钻孔技术、线切割和片切割技术、研磨技术等皆来自本土崧泽文化治玉技术,玉琮造型来源及其变化已经比较清楚。 譹訛反观齐家文化玉琮则不然,齐家文化制作玉器的技术来源尚不清楚。 齐家文化玉琮总体上看,造型不规整;除少数玉琮有间隔和牙角外,很多玉琮四个面为平直面;单节;几乎都是素面无纹;射口,有的玉琮有,有的玉琮没有;内孔,孔径很大,孔壁薄;外壁,四面都是矩形,有的壁面高而有的壁面低。 纹饰,除了少数玉琮有若干直线外,绝大多数玉琮皆素面无纹。其造型与良渚文化玉琮只是神似。齐家文化中除了琮以外,没有发现可以看作玉琮前身的圆筒形或方筒形玉器, 早于齐家文化的文化中也没有可以看作琮造型来源的玉器,其造型来自外
就目前的考古资料看,齐家文化玉琮造型然只是与良渚文化玉琮神似,那么它肯定不是直自良渚文化,而是间来自良渚文化。 笔者推测良渚文化分布区到齐家文化分布区之间的存若干治玉驿站”,良渚文化玉琮被传播到各治玉驿站”时不断被简化,比如湖北安乡度已经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纹样简到仅剩意义的线,而线的做法也与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纹不由此再向西传播中不知在何地能又被改造,到达齐家文化分布区时玉琮变了现那样极简造型的玉琮,西北地区流行准”玉琮。
然目前能够完地把良渚文化玉琮与齐家文化玉琮串联起来的线性分遗址群资料,是有些信息可做辅证。 比发源于山东口文化的牙就是逐步向西传播到齐家文化,最终成西北特色的牙譻訛笔者认为,牙璋向西传播路径与玉琮向西传播径大致相同
二、齐家文化玉琮数量与功能
齐家文化玉琮的数量远远超过良渚文化琮。 目前所齐家文化玉琮要是散见关公私收,发掘出土的有的是见诸齐家文化遗址的文化,有的是墓葬随葬品,与良渚文化玉琮于少数墓葬
齐家文化玉琮数多的原因主要有以几个。 一个原是齐家文化琮体量小于良渚文化琮,琮所需玉材体量小于良渚文化。 玉材总一定的前提下齐家文化制作的玉琮数多于良渚文化制作的玉琮。一个原是齐家文化琮造型单,几乎没有纹,制作玉琮投入劳动量远远小于良渚文化,制作这种玉琮相对容易便推广玉琮制作。 有一个原是齐家文化玉琮的用能 
        1、黄建秋:《良渚文化玉琮研究》,邓聪、陈星灿主编:《桃李成蹊集—庆祝安志敏先生八十寿辰》,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4 年。
2、何介钧:《湖南史前玉器》,邓聪编《东亚玉器》(第一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 年。
3、李伯谦:《再识牙樟》,《华夏文明》2017 2 期。
4、邓淑苹:《从清凉寺墓地探史前西、东二系“璧、琮文化”的交会》,朱乃诚、王辉、马永福主编:《2015 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 年。
不同于良渚文化,玉琮使用方面不像良渚文化那样有严格的规制。
玉琮在良渚文化中被认为是用于宗教活动的法器,神人兽面纹被认为具有通神的媒介,只要玉琮被当作法器,无论是繁还是简,其表面必定雕刻纹样,玉琮成为持有者身份和地位象征。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齐家文化中沟通人、神的方式是占卜。 譹訛虽然也有不少玉琮出自墓葬,但是并不像良渚文化那样具有象征死者地位和身份的作用。 一般认为包括玉琮在内的大量玉器在齐家文化中是财富的象征。这也是造成玉琮使用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展
(一)来源与分布
形态比较表明,齐家文化玉琮造型渊源于东部良渚文化。 但是它不是直接来自良渚文化今后要探讨它是经过什么通道传播来的?需要落实它与牙璋是否同步传播来的需要通过访谈等方式确定收藏公私机构的玉琮的出土地点,哪怕是具体方位也好,据此归纳不同造型玉琮在齐家文化分布区内的分布特点,为探讨玉琮造型来源方向提供依据。
(二)玉料与制作
学者们认为齐家文化玉琮是用本地玉料制作而成的,马鬃山被看作是史前时期开创玉料的古玉矿今后要在玉矿附近寻找治玉作坊把疑似治玉作坊的遗迹清理好便于把制作玉琮的玉料来源说清楚。
为了探讨玉琮制作工艺,需要在出土的玉石器中把治玉材料和工具例如砺玉石边角料和废品等辨识出来。 还可以结合玉琮表面的各种痕迹,辨识出制作工艺细节制作工艺方面探讨玉琮造型来源积累资料。玉琮造型样化是工艺不同、技术水平高低不一造成的,还是用不同造成的,是需要深入探讨问题
同时要探讨齐家文化不同造型玉琮用玉料是否完全相问题, 探讨不同造型玉琮是否同一地的作,还要探讨玉琮出土地点即玉琮消费地与玉料地关系问题,在条件时探讨地与通方式问题
(三) 社会意义
今后要把玉琮研究与齐家文化内研究结合起来,化玉琮在齐家文化社会结构和分中作用的研究。齐家文化玉琮功能不同于良渚文化被认为是财富象征其依据值得探讨。,齐家文化玉琮的制作投入劳动量要比制作良渚文化玉琮劳动小得多,而这玉琮赋予其作为沟通人神媒介的功能量制作和使用,说明它在齐家文化中具有特
(四)历史贡献
造型美观与纹样精美程度看,齐家文化玉琮在史前和三代玉器中得上品,但是其造型继承下来,商周时期玉琮造型与之似,好墓中有齐家文化玉琮这是齐家文化玉琮被传承下来的线索。 今后要把齐家文化玉琮齐家式玉琮放到商周社会考察功能与用方面揭示齐家文化玉琮的贡献
1、张忠培:《齐家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87 年第 12 期。

分享到:

时间:2022-05-13   来源:齐家文化网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