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齐家文化状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状况 >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状况 > 正文

手工业

 冶铜、制玉是齐家文化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手工业生产活动。手工业生产还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及纺织等。齐家文化彩陶虽已衰落,但新器型大量出现,雕塑、刻划、戳刺、压印、镂空技法广泛应用,制陶业依旧兴盛,齐家先民对制陶烧窑温度的掌握和提高,为青铜冶炼提供了技术条件。冶铜业的发展是齐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出土铜器有自然环境中提取的红铜,以及与锡、铅、砷为合金的青铜。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体,骨制生产工具为辅,出土数量仅次于石器工具,同时玉器的比重大幅增加,有些精美的玉器已经失去实用功能,具有礼器的特征。纺织、编织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1、铜器
最早的铜器出现于 6000 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中国甘肃马家窑文化时期也偶然地发现过两件青铜小刀。青铜冶炼技术真正出现是齐家文化阶段,对中华民族早期青铜文明的形成有着特殊贡献。齐家文化出土铜器的遗址至少有 15处,总数已超过 130 件,有红铜器也有青铜器。与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不同,齐家文化的青铜器,以工具为主,装饰品次之;形制总体比较简单,造型复杂的铜镜、空首斧比较少见,表明铜器铸造技术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制作工艺有锻造和铸造两种;铜器种类包括斧、刀、匕、锥、凿、镜、指环、铜泡、手镯、铜牌架、铜片、铜渣等。
2、陶器
陶器制作是齐家文化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器均为手制,辅以慢轮修整加工,轮制的使用及先进的烧窑技术,使得齐家陶器种类齐全、造型优美、胎薄面光、较为精致;主要有细泥陶和夹砂陶;器形有碗、豆、鬲、斝、甑、甗、尊、鼎、壶、钵、盆、瓮、瓶、盉、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侈口罐、纺轮等,其中双大耳罐、侈口高颈深腹双耳罐和高领双耳罐是齐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陶器除素面以外,还有蓝纹、绳纹、锥刺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制陶工艺水平的提高促使了陶塑艺术品的出现,人像和鸟、羊、狗等动物形象为题材的捏塑陶器,是齐家文化陶器的另一特色。
3、玉石器的制作
玉石器的制作是齐家文化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器是生产工具的主体,多选用硬度较高的石料制作,大多通体磨光,用途广泛;此外亦有目的选择玉料来制作玉锛、玉斧、玉铲、玉刀等工具,更出现了礼仪或装饰性的玉璧、玉璜、玉琮、玉璋等,玉璧、玉璜的数量多于玉琮。目前发现的齐家文化玉器的遗存,大体上分布于甘肃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据统计,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玉器 3500 余件,常见玉料有地方性玉料、蛇纹岩料、和田玉等。
4、骨角牙器
骨制品是齐家先民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骨制品,包括骨铲、骨刀、骨匕、骨镞、骨管、骨纺轮、骨锥、骨针、骨珠等;也有少量的动物牙、角制成的物品。由于骨制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取材方便、加工便利,使用顺手,所以它在当时社会生产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骨制生产工具是石器生产工具的辅助品,出土数量仅次于石器工具;另有一部分则作为装饰品。
5、纺织业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包括骨针和陶纺轮、石纺轮在内的纺织缝纫工具,表明当时纺织业是一项比较普及的手工业。在大何庄和秦魏家遗址发掘的人骨架及随葬陶器上均有清晰的布纹痕迹,有粗、细两种。布似麻织,经纬线清晰,较细的布迹其交织密度几乎和现在的细麻布相差不多,推测当时人们的衣着是用这种麻布制成的,纺织技艺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
 

上篇:生业经济

下篇:聚落社会

分享到:

时间:2021-12-12   来源:齐家文化网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