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进行发掘,收获甚丰,最近已屡见报道。其间《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所收《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霸国墓地》一文,叙述简要,附带发表了不少图片,包括若干青铜器的器形和铭文。这些铭文对研究该墓地的性质及历史背景,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现选取已见铭文最长的尚盂,尝试作一释读,与大家讨论商榷。
尚盂出自随葬青铜器众多的M1017椁室内,位于墓主头前右方。盂的形制为侈口附耳,口沿下饰窃曲纹,直腹平底,有三象首形足。从窃曲纹有较原始的“臣”字形目看,时代应在西周中期前段,可估计属穆王前后。
盂的内壁有铸铭10行,共116字,是近年发现较长又特别重要的铭文之一。以下依原行款写出释文,并尽量用通行字体:
这篇盂铭记述的是周王派遣使臣聘问霸伯尚,嘉奖尚的功绩,举行典礼的过程,应当属于当时的聘礼,但由于时期的差异,所行之礼和《仪礼·聘礼》等反映东周状况的传世文献有所不同。同时还要考虑到,霸伯一族,如墓地发掘者所说,很可能“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人群”,其礼制也会同中原传统多少存在差别。我们根据文献来讲这篇铭文,只能说是不中不远。
“惟三月,王使伯考蔑尚
",伯考是周王所派使臣的名字。“蔑
”后一字即常见的“
",前一字张光裕先生指出意同于“嘉",对照《左传》僖公十二年“余嘉乃勋",可知“
确为功勋之义。王使伯考前来,是为了嘉勉尚的功绩。至于功绩究何所指,铭文没有说明。
“归柔鬱、芳鬯、浆",是王命伯考带来的赏赐。“归",《广雅·释诂三》:“遗也。"意思是
赠。“鬱"是香草鬱金,“鬯"是以之酿成的香酒。“浆",《说文》:“酢浆也",为《周礼·酒正》“四饮"之一。这些大概都是尚所处地区缺少的,而为遵行传统礼制所必备。
由“王使伯考"到“尚拜稽首",是记“蔑
"赏赐之礼,以下则是伯考对尚的聘问礼节。
尚“既稽首,延宾,
",“延",意为迎请,如《尚书·顾命》:“逆子钊于南门外,延入翼室"。
“
",小盂鼎作“
",读为“赞",意为引导,如《国语·周语上》:“右史赞王。"此处应在“
"字下断句,看下文自明。“宾",就是来聘的王使伯考。
“宾用虎皮称毁,用璋奉",是说伯考对作为主人的尚奉赠礼物。“毁"字为动词,古音晓母微部,在铭文中读作群母微部的“馈",《周礼·膳夫》注:“进物于尊者曰馈。"“称",《仪礼·士相见礼》注:“举也。"“奉",《尔雅·释言》:“献也。"
《周礼·小行人》云:“圭以马,璋以皮",铭文馈璋配以虎皮,与经文相合皮是虎豹之皮,见《仪礼·聘礼》注,疏引《礼记·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称毁(馈)"是举皮而献,可参看《聘礼》“有司二人举皮"。
以上从“蔑
"到奉璋,当日行礼已完,下面记“翌日”即次日的活动。
“翌日,命宾曰"云云,为尚告伯考,要他代向周王禀告的话。“拜稽首天子蔑",是感谢王的嘉美奖赠。“其亡
,敢敏",“敏"字,《礼记·中庸》注:“犹勉也。"这乃是尚自谦的话,说实际没有什么功勋,只有以之自勉而已。
尚“命宾"之后,便“用璋",即将伯考上日奉献的璋还回,在《聘礼》称做“还玉"。
此后便是“遣宾",送伯考回返王处,尚有几次隆重的馈赠。
首先,“遣宾,赞,用鱼皮两侧毁(馈),用璋先马"。“侧馈"的“侧",《仪礼·士冠礼》注:“犹特也。'《聘礼》注:“犹独也。"“鱼皮"一对作为一项专赠,所以说“侧馈”其后又“用璋先马",即先奉璋,后献马,体现先轻后重的原则,可参看《老子》第六十二章:“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其次,“邍毁,用玉",“邍"通“原"字,《尔雅·释言》:“再也。"“原毁"便是再馈、再献。
铭文上述“蔑暦"以至“遣宾"的初献、再献,虽未明说,按传统礼制都应在室内,究竟哪些仪节在宗庙,还是朝堂,或在宾所居馆舍,不能详考。铭文只说“遣宾"再馈之后,“宾出",主人尚“以?或延"。“?"就是“俎",《仪礼·乡射礼》注:“俎者,肴之贵者也。"可见尚送宾举行飨宴,尽管宾已经离席辞出,又接引回来,“或(又)原毁(馈)",进行第三次馈赠,“用玉先车"所馈不仅玉瑞,还有车,可与第二次所馈的马相配。
经过三次馈献,伯考最后辞出,“伯遣宾于郊",又赠马于宾,作为这次盛礼的结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悉知李先生仙逝,择先生旧文一篇以示悼念。
作者:李学勤
文章来源:《文物》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