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学术研究 >

月印敦煌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华民族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寄托着民众盼望团圆的愿望,承载着厚重地思乡思亲的真情。今时明月照古人,当人们对同一明月的情感表达随着岁月流转而逐渐变化,月亮也慢慢成为人们且祭且赏的对象时,中秋的明月也化为人们心灵的一个最可信赖的凭依,承载着我们对美满团圆的良好祈愿。

  在中秋前夜,我们邀您共赏古人绘制在壁画上与月有关的图像,同读唐宋时期的古人手迹,借此祝福您中秋欢乐、阖家团圆。



  莫高窟第384窟-月光菩萨-中唐

  
莫高窟第35窟-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五代



  莫高窟第35窟-菩萨手中的月亮-五代

  我们能从菩萨右手里的月亮里,清晰地看到月兔、桂树、金蟾,正是这些图像,从细节处证明了华夏民族文化是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月兔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佛本生经·兔本生》中都有记载。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月亮神话里月兔文化来源于古印度。当然,学界还另有说法,认为印度神话是中国月兔文化同构中的重要一环,不是唯一构成,因为中国月兔文化是多元文化重叠的结果。

  关于月中树的说法,我们可以看看唐代人怎么说的,《酉阳杂俎·天咫》记述到:故老相传,月亮里是有桂树和金蟾的,根据奇书记载,月桂树是高五百丈的,而且树下有个人在一直砍树,但是树却随砍随合,根本不可能伐倒。砍树人是汉代人,叫吴刚,因为他在学习仙道时犯了过错,就被天神贬到月亮里砍树。

  月中有树,中原的唐代人有记载,印度的佛经中也有记载(《佛说长阿含经》),可见月这不是我们独创的,是不同文明彼此交流、影响的结果。



  《吉凶避忌条项》-P.2661-图片来源:法国国家图书馆

  唐宋时期的敦煌地区非常重视月神,根据敦煌藏经洞文书P.2661《吉凶避忌条项》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八月)六日神一名,天公字大华,日字长生,月字子光,北斗字长文,太白字文君,东方朔守祖常”。由此可知:月在古代敦煌地区,是六神之一。而且P.2661还提到:“右难此六神名字,识之不兵死,女人识之不产亡,有急难,呼此神老(名),老不避(备)死,吉。一云,知此六神名,长呼之,即长生不死,上为天官。”由以上记载,可知道古代敦煌月神的神职功能:保佑人们能吉祥如意、长生不老。



  莫高窟第103窟-拜月-盛唐



  《拜新月》-P.2838-图片来源:法国国家图书馆

  古代敦煌民众是如何拜月的?这可以从P.2838《拜新月》中看到:既要登上专门的“拜月楼”;而且拜月人大多是以盛装打扮的女性为主。同时,文书中也反映出古人拜月时的祈愿内容:祝福家人长寿、家庭团圆、有情人得以团聚。

  来源:敦煌石窟公共网

分享到:

时间:2017-10-06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