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夏禹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夏禹文化 >

《大禹导河之州》前言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大禹导河之地。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并非一时痛快的妄言。《尚书·禹贡》中说:“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千百年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临夏,古称枹罕,秦时置县,是古代羌族人生活的地方。这里游牧着罕羌和幵羌两支部落,后来,汉武帝收复了羌豪,亦曾设立罕仟县,隶属于天水郡。公元(345)年,前凉张骏取枹罕,始设河州,辖兴晋、大夏、永晋、武城、金城、武始六郡。这里由于有大禹导河自积石的历史记载,张骏便以河名州,迄今已有(1660)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改河州为导河县,更加明显地考虑到大禹导河的历史。公元(1928)年,由国民政府核准,改导河为临夏县。临夏者,不仅临近大夏河,更由于临近大禹故乡——大夏县。

  翻开史书和方志,临夏之命名,咸以大禹导河白积石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大禹和河州,究竟有什么联系?禹是不是出身于羌族?他的故乡是不是今阿里麻土的汉代古县——大夏县?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的故乡在大夏川(今广河川),居住在大夏河(今广通河)边的大夏县地,是一位羌族人民的英雄儿子。当他得到华夏古国的权柄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把“大夏”中这个“夏”字,作为自己的国号,后人称其为“夏禹”。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论述。

  考古学家黄文弼教授于(1940)年在齐鲁大学《国学季刊》上载文说:“倘此推论不误,再参以《吕氏春秋》‘昆仑在大夏’之语,则古时之大夏,必分布于凉州、兰州、河州一带。古时疆域广大,北与月氏接,南与崆峒接。故我推测今河州(即临夏)为古大夏之中心区也。”

  现代陇上学者冯国瑞于(1951)年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炳灵寺石窟勘察记》中说:“所以从汉代追远的传说,夏禹的事迹在这条水(即大夏水)上,甚至说是夏的发祥地。郦道元引《晋书·地道记》说:‘大夏县有禹庙,禹所出也。有沃干岭……’我们这次到宁定,看见当地人收藏的彩陶多种,有四双手人的画像,当然是象征劳动创造的意义。还有宁定人普遍把彩陶称为‘夏陶’,又在临夏区民间话有‘好夏家’、‘这夏家难惹’等,也是有力的证据。”

  古代的文献记载很多,那些权威性的著作均有记载。如《尚书《禹贡》、《水经注》、《山海经》等等。如果翻开《河州志》,大禹的记载比比皆是。

  明嘉靖兵部尚书彭泽在《重修积石禹王庙记》中说:“夏禹当帝舜摄位之初,拜司空,宅百揆,以平水土,历胼胝忧勤十有三年。地平天成,六府孔修,而声教四讫。神功之盛,莫可纪极。”

  明嘉靖皇帝差遣山东道监察史胡彦以一羊一猪致祭于河州禹王庙日:“惟王(指禹)祗德,懋于厥时。维时降水泛滥于中国,民咸艰食。王乃承厥命,岷山导江,潘冢导汉,导淮自桐柏,导河自积石。涤厥川源,浚厥亩浍,俾咸入于海。民始获播种粒食,万邦作乂,厥惟功懋哉!”

  元代进士杨仲弘《题积石》诗日:“禹功疏凿过殷勤,宇内山川自此分。元气混沦通地脉,孤光迢递贯天文。母金仗土秋当孕,阴火潜渊夜欲焚。多少鱼龙争变化,总归西北会风云。”

  这些诗文,不仅记载了大禹导河之地河州积石关的情景,而且歌颂了大禹在此导河的历史功勋。我们深信,根据《尚书·禹贡》等古文献记载及民间口碑传说,大禹导河积石的历史事件是事实,并非臆造。古文献的考察使用,是研究中国远古史的重要一环,这是近年研究中国远古断代问题的成功经验。大禹导河,《尚书·禹贡》呈现了事物本来的面貌,毋庸置疑。

  在我们论说大禹导河之地时,不但要研究考察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而且要注重于大禹精神的发扬光大,弘扬“胼胝忧勤十有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大禹是劳动人民的化身,是人类高尚的劳动化身。当我们仰望大禹导河的积石峡谷,漫步于大禹故土广河川里,抑或是徜徉于大禹导湖的泄湖峡口,不仅发思古之幽情,慨叹大禹之神功,更惊叹这方热土上的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赞美伟大的劳动和劳动的伟大!

  马克思曾言:“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大禹的精神和后来人的绍续,则是这一经典论述的实证。大禹的精神和临夏各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我们以创造性劳动来建设自己的故乡,建设繁荣、文明、富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临夏。只要我们各族人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民族团结,齐心协力,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建设高度发达的全面小康生活是不难做到的。

  在描写大禹走过的地方,对这方热土上的古今文明作纵横之谈时,我们想到了税务这个职业性问题。无巧不成书,利用国家权力,在全国实行税收政策,并取得实际的效果,就是大禹创行于中华大地的。根据史籍记载,夏禹时代已创立贡赋制度和建立了征收原则。《史记·夏本纪》曰:“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汉书·食货志》:“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大禹治理洪水之后,把建立贡赋制度和确保国家财政收入,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贡赋制度,以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好坏和肥瘠程度等条件,评定土地等级,征收赋税。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农产品征税,二是各地方臣属向中央贡献土特产。

  谈到税收,我们应该认识到,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特点。税收与发展生产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税收才能得以实现。肯定地说,我们绝对不能竭泽而渔,只能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培养税源,广开税源,方能为国家积累财政收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就要发扬大禹精神,胼胝勤劳,建设美好生活。这是每一个税务工作者的职责。

  为了发展临夏经济,必须宣传临夏,提高临夏的知名度,使临夏这片曾经被大禹经营的热土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并立于市场经济之林,让更多的人了解临夏,认识临夏。基于这样的考虑,与赵忠同志相约,共同撰写了这本《大禹导河之州》,作临夏文明古今谈。尚祈各位大家不吝赐教是幸。

  作者:张学明,原临夏州国税局局长,退休干部

分享到:

时间:2016-10-07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