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夏禹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夏禹文化 >

大夏遗址——古城村

  广河县上川古城村,现距县城西北7公里,位于广通河北岸的阿力麻土东乡族乡政府所在地。该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地理位置重要。其背部的棺木山(又名旧堡子山)遗址,文物内涵极其丰富,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为一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古太子寺”八景之一,名曰“棺木藏宝”。

  据《汉书·地理志》载:“陇西郡有大夏县。”早在西汉时期就在此设立大夏县。据专家认为,县址在今古城村下古城刘家庄及尤家一带。《十三州志》云:“大夏县西有故金纽城(在今和政县),去西四十里。”《大清一统志》记述:“大夏古城,在河州东南。”公元330年,前凉政权张骏时,升大夏为郡,属河州。复设大夏县,历经北魏、周、隋、唐。县址均在现古城村。有的学者也认为,宋朝时定羌城址也在这个古城村。据笔者实地考察,古城分上古城、下古城(即刘家庄)及寺沟以东的尤家三部分。寺沟因古代有一座大寺庙得名,今已毁。

  据原西北大学黄文弼先生等专家研究考证,我国古籍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名与族名“大夏”,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其名首见于《山海经》及周、秦、汉古籍。《吕氏春秋》、《逸周书》、《史记》、《汉书》等古书中均对大夏人及其地名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实际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国都就设在今广河古城村。大夏人就生活在现今广河川(古时称大夏川)为中心的大夏河、洮河流域及金钮(今和政)一带。估计大夏水之名(今广通河)因住大夏之人而得名。秦昭王修筑的长城陇西段临洮城北一段长城城堞上的烽火台正对准大夏水北岸的古大夏国。由于在秦人的这种迫使下,大夏人不得已开始了向西大迁徙,他们翻越西倾山,涉过“流沙”,到达罗布诺尔,建立若羌国家等等。

  作者:马福荣,摘自《广河县志》。

分享到:

时间:2016-04-18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