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甘肃讯(记者朱羿)齐家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文化类型之一,距今4000年左右。8月1-2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在齐家文化发现及命名地甘肃广河县举行,来自中国、瑞典、美国、德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共计100余位学者专家聚集于此,共同探讨齐家文化在人类古代文明中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以及其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议题。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巍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夏广河县发现了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由此而来。1973年至1975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广河县齐家坪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墓葬118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牙角骨器以及金器等千余件随葬品。其中,发掘出土一面铜镜和一把铜斧成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铜器。
齐家文化主要广泛于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专家推测,该文化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通过发现出土的文物显示,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铜制品冶炼技术也达到较高水平。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在广河设立了齐家文化研究基地。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甘肃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甘肃考古所、广河县委县政府承办。
“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 朱羿/摄

“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 朱羿/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齐家文化研究基地授牌。本网记者 朱羿/摄

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出席会议并致辞。本网记者 朱羿/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巍致辞。本网记者 朱羿/摄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发言。本网记者 朱羿/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朱乃斌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朱羿/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作学术交流发言。本网记者 朱羿/摄

瑞典远东博物馆馆长艾娃作学术交流发言。本网记者 朱羿/摄

齐家文化遗址发现出土的陶器。本网记者 朱羿/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