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博物馆 2024 年度终期科普 绩效自评报告
2016年10月在齐家文化广场新建成了目前全国唯一一座齐家文 化专题博物馆, 占地面积 14538 平方米, 建筑面积 5104 平方米。现 有馆藏文物 4124 件套,其中一级 8 件,二级 53 件,三级 364 件。 在 2011—2024 年之间,齐家文化博物馆分别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第一批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甘肃省科普教 育基地、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2021——2025 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国家 3A 级景 区等;同时,与各大高校共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齐家文化研究基地、中美合作洮河流域考古工作站、天津大学教学 科研实践基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教学实习基地、西北 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田野调研基地、上海同济大学实习基地等。2023 年获评“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2023 年 5 月被甘肃省民 委评为“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2023 年 9 月被 甘肃省科技厅命名为“甘肃省科普基地” ;2023 年 11 月在全国科普 教育基地的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2024 年 3 月被广河县委县政府 授予“广河县巾帼文明岗”,2024 年 5 月同济大学与齐家文化博物馆 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自开馆以来, 累计接待观众 — 3 — 达累计接待观众达 195 万人(次)以上,其中国外专家学者 238 人,国 内专家学者(包括港、澳、台)1850 人。
近年来,齐家文化博物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 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科普供给侧改革, 持续加强科普工作平台建设,扩大科学传播志愿队伍人数,持续办 好系列科普活动,积极承担甘肃省科协、临夏州科协、广河县科协 科普工作任务,宣扬科学家精神,促进人文、历史、文欢科学技术 知识推广和普及,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省州科协的肯 定,被评为 2022 年度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副馆长陈君获得“2021 年 度临夏州十佳科普使者”“2023 年度临夏州十佳科普使者”“甘肃省 科普大篷车优秀志愿者”“临夏州优秀科技工作者” ;马兰、马春燕 获得“甘肃省科普大篷车优秀志愿者”“2023 年甘肃省科普创作大赛 优秀奖”“2024 年甘肃省科普创作大赛一等奖” ;马慧燕获得“临夏 州 2022 年的先进科普志愿者”。我馆在持续办好科普活动的同时, 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开发科普教育资源,扩大科普宣传等,取 得了大量成绩。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齐家文化博物馆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设四个股室,分别为办 公室、信息中心、陈展社教部、保管研究部。科普工作由副馆长陈 — 4 — 君负责包抓,陈展社教部负责具体实施。每年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 工作计划,制定了详细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了科普绩效管理制度 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二)免费开放
全面科普 2024 年,我基地坚持免费开放制度,展览提升闭馆 3 个月,除 此之外正常开馆,寒暑假周一不闭馆、节假日不闭馆,截止目前免 费开放 223 天,全年累计接待参观约 15.7 万人次。其中,研学团队 30 个,共计 10600 余人;机关单位基地培训 32 批次,共计 8100 余 人;其他类型基地培训班 25 批次,共计 6000 余人。在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及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齐家文化科普教育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普场馆面积 5104 平方米。馆内共有发现齐家、走进齐家、 精彩齐家、辉煌齐家 4 个展厅。于 2024 年展厅完成了展出提升改造, 展出齐家文化陶器、玉器 、铜器、骨器、石器等不同等级的文物 1300 余件。科普互动设备全面升级,利用场景复原、沙盘模型、数 字展柜、投影、AR 沉浸体验等多种展陈方式,从解读齐家、生活的 画卷、创造的艺术、东西文化交流和信仰的力量 5 个单元较为全面 地反映了齐家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及人类精神追求。




(三)特色科普 助力“双减”
1.2024 年,我馆重点加强与广河五中、排子坪、庄窠集小学、 田家村小学等“馆校共建”,尤其和五中全年专门搞了馆校共建,送 流动展览进校园,引导学生参观,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 兴趣点设计授课内容,研发教材教具,加深他们对齐家文化历史的 了解。今年,我馆以“文物走进课堂”和“博物馆第二课堂”为主 题,策划开展科普课程走进校园授课 15 余次,服务师生累计 6800 余 人。
2.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探秘 4000 年 前的科技奥秘》、《齐家文化的前世今生》等主题的科普活动。以“流 动外展”和“五进”社教活动为桥梁和纽带,深入乡村、学校、社 区、军营、企业等,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物融入生 活 展现时代风采”等主题的活动,让展览之花开遍广通大地。
3.积极开展特色品牌科普课程,开展了解密“齐家”-- 神奇的 天然媒介、“4000 年前的黑科技”等社科普及活动。“科技与文化的 碰撞:科技赋能 文化铸魂”、“万物有灵 自然野趣”植物标本收集 等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5.18 国际博物馆日”科普宣 传活动。
4.参与县科协、科技局主办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推出“齐家文 化的前世今生”,本馆文物科学技术特色主题科普活动。开展“探秘 4000 年前的房屋奥秘”“走进遗址 变身小小考古家”“传承千年制陶 — 8 — 技艺”等科普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制陶、制玉、考古 相关知识,进一步走进博物馆,品味 4000 年期的科学知识;结合博 物馆科普展教资源,共计 20 次直播科普解说课,30 次线上科普讲解, 累计服务观众 62 万人次。
5.结合中共传统节日节俗内涵,依托馆内展览陈列、遗址地貌, 持续做好齐家文化科普宣讲,感知 4000 年前独特的自然、人文、科 技生产,参与齐家制陶、齐家制玉主题体验活动,感知中国悠久的 人文历史和千年的农耕、制陶、制玉文化等互动体验内容。共计开 展线上、线下活动 102 场次,服务观众 72 余万人。
6.齐家文化博物馆致力于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 活动,将科普知识搬进校园、社区、基层、乡镇。一方面,依托“齐 家文化的前世今生”作宣传,利用馆校共建文博班把齐家文化搬进 课堂,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置了“4000 年前的饮食符号”“捏陶” “绘陶”“说陶”等多项科普课堂内容。自活动启动以来,走进全县 各中小学,受益青少年 5 万余人。
(四)利用主题日积极开展特色科普
1.参与县科协、科技局主办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推出“齐家文 化的前世今生”,本馆文物科学技术特色主题科普活动。开展“探秘 4000 年前的房屋奥秘”“走进遗址 变身小小考古家”“传承千年制陶 技艺”等科普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制陶、制玉、考古 相关知识,进一步走进博物馆,品味 4000 年前的科学知识;结合博 — 9 — 物馆科普展教资源,共计 20 次直播科普解说课,30 次线上科普讲解, 累计服务观众 115 万人次。
2.结合中共传统节日节俗内涵,依托馆内展览陈列、遗址地貌, 持续做好齐家文化科普宣讲,感知 4000 年前独特的自然、人文、科 技生产,参与齐家制陶、齐家制玉主题体验活动,感知中国悠久的 人文历史和千年的农耕、制陶、制玉文化等互动体验内容。共计开 展线上、线下活动 40 场次,服务观众 37 余万人。
3.齐家文化博物馆致力于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 活动,将科普知识搬进校园、社区、基层、乡镇。一方面,依托“齐 家文化的前世今生”作宣传,利用馆校共建文博班把齐家文化搬进 课堂,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置了“4000 年前的饮食符号”“捏陶” “绘陶”“说陶”等多项科普课堂内容。自活动启动以来,走进全县 各中小学,受益青少年 2 万余人。
(五)利用网络媒体动态传播科普资源
齐家文化博物馆大厅科普展区打造了包括“临县地质公园知识” “临夏州地形地貌” “精品文物互动体验” “齐家文化制陶体验” 科普展览以及互动体验区。结合馆藏文物多样性,开展系列科普展 示,另一方面,打造了“民俗文化展”、“奇石文化展”“地质科普展” 等多个主题流动展览,内容涵盖民族民俗、地方文化、奇石文化、 化石文化、地质科普等,通过图片资料、典型文物、文化故事全面 系统讲述广河历史文化,讲述自然科学奥秘。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 — 10 — 深耕优质内容,创作高品质文物科普短视频。在全国科普日、科技 活动周、地球日、海洋日等活动期间,通过现场摊位展示、科普互 动以及线上直播、线上科普课堂等形式,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科 学创意课程。
结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节日主题、5.18 国际博物馆日、 科技周系列活动、全国科普日活动、国庆节活动、文化与自然遗产 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齐家文化、节日渊源、文 化特色、健康科普等系列线上活动,通过齐家文化博物馆公众号、 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共计 182 万人次观众线上 收看互动。发布科普宣传短视频 152 部,累计播放量达 150.3 万人 次。荣获 2024 年甘肃省科协、甘肃省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科普视频大 赛一等奖。
齐家文化博物馆积极拓展线上互动形式,运用自媒体技术通道, 通过录播、直播、循环播放、网民问卷调查等形式,大幅度提升本 馆线上科普宣传活动曝光度,获得了民族日报、新华社、新甘肃、 兰州晨报、中国民族报等主流媒体与文博圈、博物馆中国、中国文 物报、中国地理杂志等行业权威平台的关注,最终共开展线上互动 58 场,累计观看量约 206 万人次。
9.41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齐家文化博物馆的作品】5.18 国际博物馆日带您走 进齐家文化博物馆# 甘肃... https://v.douyin.com/iyhDTWbN/ ytR:/ A@g.bN 09/17
6.64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齐家文化博物馆的作品】【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 究】齐家文化博物馆“5.18... https://v.douyin.com/iyhU9xat/ 09/11 JiC:/ B@G.vf — 11 — https://mp.weixin.qq.com/s/Loz7BZqnfH9NzL7YB6AF8A
(六)加强志愿队伍建设 提升志愿服务技能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职能,宣传家乡文化,让 青少年知家乡、爱家乡,我馆组建了志愿队伍,并制定了相关的管 理制度。通过志愿者在博物馆每个展厅指导、义务讲解,更好的为 观众们服务。为提高我馆科普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步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队伍,更好地发 挥专业技术对文博工作的指导作用,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我馆科普 队伍实际情况,制定科普队伍制度。
我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专兼职科 普人员业务培训。根据馆内工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每年面向社会 招考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个岗位。同时采取“派 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职工业务培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专业 基本协调、年龄层次结构基本合理的职工队伍,同时,邀请科技工 作者开展科普服务讲座、培训,2024 年科技工作者服务 1800 人次, 为齐家文化博物馆科普事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齐家文化博物馆有专兼职科普人员 60 名,2024 年度支出总计 75500 元。其中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走出去”的科普活 动 15 次,支出经费 20500 元;以本单位特色科普资源为基础,组织 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活动 4 次, — 12 — 支出经费 10500 元;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培训实践活动 2 次,支出 经费 10000 元;制作科技与文化、艺术、历史等交叉融合的科普宣 传册、视频、展板、横幅等科普资料支出 30500 元;为科普工作成 效优秀的人员 2 人,奖励 1000 元,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 3 次,支出 经费 3000 元。科普教育活动占 60%。
二、特色工作
1.齐家文化博物馆充分发挥科普阵地作用,深入挖掘展览资源, 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以本馆丰富藏品为基础,打造了一批齐家文 化人文科学为主题的品牌科普课程。“神奇的天然媒介——齐家文化 制玉技艺”从齐家文化制玉工艺、玉石硬度和玉文化入手,展示了 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创造智慧。“4000 年前的黑科技——感悟千年制 陶技艺”、“科技与文化的碰撞:科技赋能 文化铸魂”、“万物有灵 自 然野趣”、“走进遗址 变身小小考古家”、“探 4000 年前房屋的奥秘”、 “三足盉的奥妙”等品牌科普课程,着眼于齐家文化不同的文化内 涵、人文科学,带领青少年穿越古今,品读千古韵味,感悟千年科 学智慧。
2.利用本馆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向公众传播齐家文化。截至 目前,每年度推送消息 380 余条,累计推送 1280 余条,有多篇文章 被“新甘肃”“民族日报”“甘肃省文物局”等公众号转载,达到齐 家文化科普目的。
3.组织职工撰写齐家文化科普宣传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及网络 媒体发表。职工撰写多篇文章分别被文物鉴定与鉴赏、新甘肃、凤 凰网等收录发表。
4.组织撰写齐家文化精品文物科普系列丛书之一《瑰宝之光华》 完成出版工作。本年度,我馆主创的科普作品《考古地层的形成》 获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 2024 年甘 肃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
5.利用抖音、新浪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录制齐家文化、 24 节气、健康科普等宣传短视频发布。累计发送“齐博文物周周讲” 系列视频 30 集,“科普课堂”视频 15 集,其他宣传视频 20 期;开 展齐家文化科普宣传网络直播活动 20 次,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和 好评。
三、问题不足
最为一个县级博物馆,纵然有全国唯一的专题博物馆头衔,在 开展科普工作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 展览内容有限: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的科普展览内容相对 较少,展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范围有限。这使得该博物馆 无法提供充分的科普教育资源,限制了参观者的学习和了解的广度 和深度。
2. 互动体验不足:科普教育基地通常应该具备一定的互动性, 以吸引和激发参观者的兴趣。然而,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在这方 — 14 — 面的设计和配套设施较为简单,缺乏足够的互动设施和活动,使得 参观体验相对较为单一和乏味。
3.科普工作者交流培训机会较少:由于馆内人员编制限制,馆 内科普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交流培训机会 较少,在设计和组织科普活动时,往往缺乏视角和思路,在很大程 度上限制了对游客、观众、学生等的西吸引力。
4.科普经费不足:齐家文化博物馆科普经费主要来源为博物馆 免费开放经费,各方面支出较大,没有专项科普活动经费,对于科 普展教资源的更新,活动的开展等都有一定的制约,希望主管部门 能给予支持,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四、工作建议
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有以下意 见和建议:
1. 加强合作与交流: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应该注重与其他 博物馆、科普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举办学术 研讨会、举办展览、互派工作人员等方式,搭建起一个丰富的交流 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互补。
2. 提高展览质量: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展览是最直接、常见的 科普形式。因此,需要注重展览的策划和设计,力求内容准确、生 动有趣、贴近实际。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展陈理念和技术手段, 提高展览质量,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3. 加强科普教育培训:科普教育基地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志愿者 的培训,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科普素养和教育 水平。通过培训,能够将科普知识有效传播给更多的学生和公众。
4. 创新科普形式:除了传统的展览和讲座形式,还可以探索使 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科普形式。这样 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科学和科技的认知。
5. 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作为县级博物馆,应该密切关注当地社 区的教育需求,并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展 科普讲座、主办科学竞赛、组织科普实践活动等,争取将科学知识 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时间:2025-01-14 来源:齐家文化博物馆
打印页面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