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失落”了数千年的夏王朝,是历代中国考古人孜孜以求的夙愿。3000多年前的河南二里头遗址,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都城。2022年的考古,在遗址北缘中部发现制陶遗迹,在宫城西南角发现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为证明二里头遗址为夏都,再添实物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海涛:另外还发现了一个疑似加工漆器的作坊,各种手工业是支撑一个首都、支撑一个聚落运转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陈星灿:发现了更多的作坊遗迹,更证实了它作为都城的功能,比过去我们要认识的更多了。
从文明探源到中国信史,殷墟已成为考古事业的一个基准点。2022年的考古,确认殷墟宫殿宗庙区新发现一处大型池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新发现一条宽度达14米的鹅卵石道路,殷墟的城市街区呼之欲出。殷墟外围的辛店、陶家营、邵家棚遗址发掘,则将殷墟遗址范围从36平方公里扩展到上百平方公里。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约一千年的殷墟甲骨,截至目前,已发现约15万片。系列发现,进一步为我们揭示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辉煌的殷商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冯时:甲骨文所记载的,都是商代历史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何毓灵:相信再有10年或者20年,我们对整个殷墟的认识要大大改观。我们一点一点把它做清楚,把殷墟在晚商的这个基点先给它定住了,那么我们再往上追溯到五千年,看到文明是什么样的一个特征。
2022年的考古,在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出土青铜礼器兵器以及玉器、金器、贝币等各类器物200多件,特别是一件重约40克的“金覆面”,含金量高达88%,对寻找三星堆等我国西南地区出现的黄金面具、黄金装饰来源,提供了新的参照材料。
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的考古成果,在2022年首次正式对外公布。发现的宋代石壁泊岸雕刻有巨幅画卷,在通高约3.3米、总长度或为30米的石壁上,浮雕出四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匹海马两只仙鹤环以祥云组成,成为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在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刘海旺:见证了10到12世纪,中华文明所达到的发展高度,为研究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都城北宋东京城,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考古实物资料。
2022年的考古,在以宋元文化为主体的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现确认古城水陆城门、码头、干栏式建筑,以及2艘沉船等遗迹,尤其是接连发现数以十吨计的龙泉青瓷、吉州窑磁州窑的黑釉瓷、景德镇的影青瓷,众多窑口瓷器在此汇集,折射出当时温州港“城脚千家具舟楫、百粤三吴一苇通”的繁荣景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方向明:这一系列发现,是一个整体,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注入了很完整的内容。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表示,2023年,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边疆考古和历史研究等纳入工作重点,并策划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实施石窟寺、廊桥、壁画彩塑等文物保护工程,持续发力,用考古发现中国,用考古诠释中华文明从涓涓细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科技考古方兴未艾
助力中国考古进入黄金时代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