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最新文化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正文

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

5 月 8 日——10 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 论坛在临夏市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多名专家学者齐聚 中国彩陶之乡,围绕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研究阐释临夏地区在史前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展开广泛讨 论,以交流互鉴之光,回应时代之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院历史部主任、中国考 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通过视频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 所长、研究员施劲松致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州委书记郭鹤立讲话;州委副书 记、州长何东主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 学院研究员陈克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会主委刘仲奎,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程亮,省政府文史馆二级巡视 员王处机,州领导张志军、杨福波、邵志刚、马尚文、丁肃静、 尹宝山等出席。

王巍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临夏从史前时期开始,是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出土了 较早时期的彩陶和最早的铜器,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也是马家 窑文化重要的分布区,在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我们在研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时候,意识到西北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 域,对于它的起源、形成时间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关系,都有待通 过新的考古去发现。同时,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过程中,跟西亚文明有相互的交流互鉴,小麦种植、黄牛和绵羊饲养、冶金术 都是通过西北地区传入中原的,在距今 5000 年到 4500 年的时间 段,西北地区是研究中华文明和西亚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通道地区。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加强学界关于西 北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形成新经验、带来新发现、 提供新资料。

施劲松说,本次论坛聚焦史前文化、探寻中华文明,事关中 国文化起源和格局问题,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甘肃地区的史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 家窑、齐家等文化,林家、半山、齐家坪等遗址,彩陶、玉器、 青铜器等遗存,不仅展示了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涵,而且对认识同时代的中国史前文化具有全局 性意义,在研究中国文化起源和格局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天的 考古工作者肩负着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阐释中 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演进格局的重任,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开展多学科研究,加 强多方面合作,进一步做好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和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

张永霞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 明探源和考古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 指示,为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是史前文化的发祥 地、历史文化的富集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地、 现代文化的创新地,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 献。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 要论述,扎实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入开展考古与历 史研究,一批重大考古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 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强省建 设迈出坚实步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 为考古事业、文物保护、历史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全省考古学界、 历史学界要积极投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讲好中国故事、甘 肃故事。临夏州要充分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把史前文化临夏论 坛打造成服务学术研究、建言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的一流平 台。希望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所和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甘肃文化事业,帮助指导甘肃文 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 放光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闫亚林说,河州是丝路重镇、临夏是中国考古学的热土,齐 家坪、半山等遗址的考古工作与仰韶村、西阴村、城子崖等一系 列重要考古发现,共同证实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真实存在和中华文 明的源远流长,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甘 肃省、临夏州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史前文化和文明 起源形成研究,以马家窑、齐家文化为重点,凝练重大项目课题, 加强学术引领,坚持理论创新、科技支撑、多学科合作,探索未 知、揭示本源,把甘肃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 用讲清楚,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进一步摸清文物资源家底,抓 紧开展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利 用、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要不断完善考古与科研规划布局,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不断深化 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临 夏经济社会和甘肃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郭鹤立说,举办这次论坛,是我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有力抓手,是贯彻党中央“中华文明 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动文 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传承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临夏辨识度和特质的文化标识具 有重要意义。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是一幅沧海桑田的绚丽画卷、见证着地质变迁的漫长进程,是一 方物种演进的神秘乐园、讲述着生命律动的多彩故事,是一篇文明肇始的恢弘史诗、闪耀着中华文脉的不朽光辉,是镶嵌在甘肃 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临夏的史前文化为我们叩开 史前文明大门、探寻文化延绵脉络、讲述华夏先民繁衍生息提供 了丰富史料。临夏地区的史前文化说明,当时人类大脑已经十分 发达、制造技术已经较为先进、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商贸流通开 始兴起、社会形态初步构建,古临夏可能是夏王朝所在地,这些 思考和疑问,请各位专家学者研究论证、给予斧正。希望考古界、 学术界权威和精英把目光聚焦到黄河上游或古临夏地区史前文 化的研究上来,掀起研究热潮,产生重大成果,为“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和“考古中国”作出贡献。恳请各位专家学者重视、关 注、研究、发现古临夏地区,为我们更好保护和深度开发史前文 化把脉指路、出谋划策,让临夏灿烂的文明穿越时空、大放异彩。

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济南市和省内兄弟市州文旅局负责 同志,中央和省级有关媒体记者,州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党委和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州内文化学者等参加。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学术顾问等 32 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前研究室主任李新伟: 临夏在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 月 8 日,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主旨 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史前研究室主任 李新伟,在题为《河州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讲座中 这样说: “临夏在史前考古学学科的发展和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发 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马家窑彩陶是中国史前文化艺术 高峰的一个代表。李新伟告诉记者: “对于确立我们文化的本土 起源来说,临夏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尤其是临夏的齐家文化。”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认为 在文明形成的研究中,一些新因素的引入,都使齐家文化发挥了 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更有利于推动临夏文 化事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对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 对临夏今后的文化事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是 一个双赢的过程。 “做好临夏史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李新伟表示。 临夏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广河齐家文化遗址来说, 整个遗址的保护机构设施,还有保护范围的确立和保护规划的制 定,都做得相当完善。“希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得到越来越 多的重视,也希望保护工作将来和我们的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让更多人了解临夏地区史前文化。”李新伟还说: “目前,我有 一项研究是针对彩陶的解读,这次参观了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 馆)中征集的大批量彩陶,数量、种类之多令我振奋,对于我来 说就像一个宝藏。希望尽快将这些彩陶资料整理出版,推动相关 研究,加强多方面合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 和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 指导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仁湘: 临夏彩陶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彩陶发展到顶峰的就是马家窑文化,而马家窑文化最 好的彩陶就是在临夏或者邻近地区出土的,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 文化财富地区。”5 月 8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齐家文化研 究会名誉会长王仁湘在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 夏论坛期间,对临夏彩陶这样评价。 早在 1950 年 4 月,在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出土了马家窑文 化马家窑类型双耳四鋬彩陶瓮,因其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上的最高成就,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彩陶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 物馆。因此,我州也被称为“中国彩陶之乡”。 在参观州彩陶馆(州博物馆)时,看到陈列的彩陶藏品,王 仁湘深受触动,他说: “近年来,临夏州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丰 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阐释临夏地区在史前文化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广泛动员征集化 石、彩陶、玉器、铜器等藏品和革命文物,充实了馆藏数量,种 类也更为齐全,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做法。” “博物馆工作人员收到捐赠的彩陶时,详细登记相关情况说 明。展品在展览的时候,应该注明相关信息,并按照分类别、分 时段、分特点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陈列,使参观者脑海中形成一个 系统的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展示彩陶的独特魅力,让彩 陶走得更远。”就如何使我州馆藏文物带来更大社会效益,王仁 湘谈了自己的看法。
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 长徐琳: 做好传世齐家文化玉器的保护和传承

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主旨发言环节, 故宫研究院玉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会 长徐琳作了题为《传世齐家文化玉器及问题讨论——以故宫博物 院藏品为例》的精彩演讲。 在多年的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徐琳一直专注于中国古代玉器 的研究。她说,这次来参加论坛主要是想看看临夏出土的一些玉器,还有整个齐家文化玉器的情况,“说实话,齐家文化玉器在 我们中国史前到夏这段文明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段,而且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 齐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齐家文化 玉器是我国史前三大玉系之一,种类以璧、琮、璜(多璜组璧)、 环为大宗,还有刀、斧、铲、锛、钺、凿等,其内涵丰富、品种 繁多、工艺精美,在中国玉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齐家文化玉器 按其功能可分为礼器、工具两大类。 “参加此次论坛,我受到的很大触动是,在距今约 4000 年前 后,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成就,这个成就 不只是物质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徐琳表示,多年前她就去 过齐家文化博物馆,当时感到很震撼,齐家坪遗址和其他很多遗 址她都去过,但这次来临夏再度参观后,感受又不一样。 当记者问道,应该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发现的遗址 和文物藏品时,徐琳说: “政府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地方若 有玉器零星被民众发现,就需要考古工作者去现场,很多有名的 考古遗址都是这么被发现的,如果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可能会导 致文物流失,或者一个遗址被破坏,这是非常遗憾的。”
甘肃省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祝中熹: 临夏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临夏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发源地,对于甘肃齐家这支 大文化来讲,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对临夏是非常向往的。”甘 肃省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祝中熹,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齐家文化在华 夏文明中的处位。 在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主旨发言中, 祝中熹把齐家文化如何稳固、持续地确定了华夏文明西源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如何育生了参与开创华夏文明期的黄帝族系给 我们娓娓道来。 “我对临夏的文物工作充满希望,临夏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 好!”祝中熹参加完此次论坛开幕式后,对我州文物工作发出连 连赞叹。“虽然我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实事求是地说, 省博物馆的藏品还没有临夏的藏品丰富,这就表明临夏非常重视 文物保护工作,文物征集工作做得非常好,宣传工作也比过去好 很多。”祝中熹如是说。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 指示精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 物工作方针,我州把繁荣振兴文博事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 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文物保护和传承,不断拓展文物保护 理念和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文物普查、保护与利用工作,丰富馆 藏数量、补齐文化链条,让散落在民间的各类文物得到更好保护, 充分发挥各类文物的研究、展示、科普、教育作用,丰富群众精 神文化生活,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为临夏打造 “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一部副主任、馆员、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周静:让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在临夏大放异彩

作为中国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地址之一的临夏来说, 比这更为耀眼的“资历”,便是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半山 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唐汪式 等多种文化类型都因在当地首次发现而命名。 对于参加此次论坛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一部副主任、馆员、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周静来说,马家 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是他所熟悉的研究领域。他认为,临夏地区 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这两个时期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遗址 众多,后续发展潜力很大。 “从我的角度来看,临夏马家窑文化基本序列是非常完整的, 齐家文化大的中心性聚落也特别多。相对来说,临夏的马家窑 文化和齐家文化基础非常好,有相当重要的一批遗址,有进一 步做相关研究工作及阐释、展示利用的前提,发展前景非常好。” 周静在访谈中说。 周静表示,过去他们做了一些临夏地区的考古工作,包括文化 宣传工作。这两天召开的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为以后研究、宣传 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提升马家窑 文化和齐家文化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临夏处 在丝绸之路文化带上一个重要节点,这里史前文化的研究工作 肯定会对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力。 当下,文化传承的火炬已然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如何让越来 越多的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产生交集,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 周静建议,文创产品具有时代性,也有反映文化面貌的优势, 可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产品来吸引年轻人,让他们对历史文化感 兴趣,成为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甘肃省齐家文化 研究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高天佑: 为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高地,史前文化、历史文化非常丰 富。甘肃也是一个文物大省,随着最近几年考古工作的开展,甘 肃有一系列重大发现,这些发现对于推进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是 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社会主义 学院院长、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高天佑,在 参加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时说。 高天佑表示,近年来临夏出土文物比较多,而且很多是精品, 临夏州委州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向全州发出号召,倡导文物捐赠,大大充实了临夏州彩陶馆(州博物馆)的藏品,提 升了馆藏研究水平和陈展水平。 对于史前文化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高天佑认为,在文化 的传播带上,马家窑、齐家人在南迁走向四川和西南的过程中是 要经过陇南的,陇南是必经之地,陇南的氐羌文化遗存,包括马 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遗存也有不少。临夏的文化氛围非常好, 陇南、临夏两地在史前文化的研究方面应该加强联系、加强联合、 加强协作,共同为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临夏举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不是第一次了,两年前我也参 加过马家窑文化的学术研讨会,介绍了马家窑彩陶文化,它辐射 到了全省各地,辐射到了西北多个省份。临夏州党委政府能够如 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并且在此前提下,能 够有效地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地方文旅康养高度融合,从而推 进高质量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相信临夏在这方面一定会 给我们带一个好头。”高天佑表示。
 

分享到:

时间:2023-05-13   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