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一:夏王朝西北方国的传说
4千多年前,人类经过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的发展,在华夏各地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拥有高度文明的方国,为了夺取适宜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各方国之间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战争,逐渐吞并融合。最终以尧舜禹伐三苗的战争,黄河流域部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推动了夏王朝的诞生。
夏朝的创立者之一大禹,文献上许多次重复的“大禹出西羌”是说法。并且文献多次提到大禹早期的活动地在甘肃一带。夏朝是由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组成的国家,早有学者推测甘肃省中东部和青海省东部这片区域内在夏朝存在过一个势力强大的酋邦古国,但是迟迟没有发现有关这个古国的重要信息。的确将近4000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随着自然风雨的剥蚀,王朝的频繁更替以及人为战争的摧毁,斟洵故城早已坍塌倾覆,堙灭不彰,成为难以寻觅的历史遗迹。不过那个曾经消隐在历史中的古国注定在某个时候会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发现齐家文化
甘肃省的临夏盆地,北依黄河,支流大夏河和洮河留过这片土地,这片盆地就是传说中的大禹早年活动的地方,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关于大禹的故事还是所谓的古国都被认为是不可应证的传说。在这片世代以农耕为主业的土地上,人们过着悠闲而简朴的乡村生活。临夏一带早已丧失了曾有的富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片土地注定会出现波澜。一切都源于农民在劳作时无意间挖出来的古玉器,青铜器,陶器。直到1924年瑞典人安特生来到临夏盆地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广河县的齐家坪发现了这类遗存并公之于世,后来考古学家给它了一个名词:齐家文化。碳十四测定其年代约为距今4300年至3500年,正是夏王朝所处的时间。
1924年安特生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挖掘
其实早在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以前,齐家文化玉器就已经流传于世,清宫旧藏就有数件属于齐家文化的玉器。民国以来,也曾有少量的齐家玉器流失到上海及国外的收藏家手中,只不过受历史的局限,当时人们对齐家玉器的认识尚不到位,被认为是商周时期及汉代的玉器。而且由于出土的数量很少,很零散,并未引起重视 。

清宫旧藏齐家文化玉璧(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传说中的古国终于迎来了现代考古发掘,许多精美的玉器被公诸于世。特别是197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位于武威市郊区的皇娘娘台齐家文化墓群进行发掘,出土了323件玉器,其中M48大墓出土玉璧达83件之多,当属该部落首领的墓葬,震惊了当时考古学界。

皇娘娘台齐家文化M48大墓
博物院藏齐家文化六合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齐家文化五合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齐家文化玉琮
三:发现齐家文化大型古城和祭坛
1986年,考古学者为调查文物遗址分布结队来到了位于临夏边缘的官亭盆地,当他们跨过黄河行进数公里,到达了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村庄——喇家村,并在村民手中发现许多玉器。经村民提供线索,得知在村北的一片黄土台地上散布着许多陶片,玉器便出土于这个台地上。考古学者们喜出望外,随即赶到,果然见到这里堆积着很厚的文化层,范围之大令人震惊。这就是后来学术界众所周知的被誉为东方庞贝的——喇家古城遗址。经过了数年的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玉器和制作玉器的作坊。还发现位于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古城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并于2002年发现了人工堆筑的土台,土台旁有干栏式礼制建筑。土台顶部发现一座墓葬,墓内出土了大量玉器。墓主人可能是氏族或部落中巫师之类的神职人员。考古学者推测这座土台是齐家人从事某种精神活动的祭台。该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喇家遗址目前的发掘面积仅是该遗址的冰山一角,有待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
喇家古城遗址可能是当时齐家古国众多大型城邦中的一个。

喇家遗址发掘图集
喇家出土的齐家文化玉刀
四:齐家文化已步入古国文明
自从齐家文化被发现以来,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齐家文化出现了大量的玉器呢,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玉器和古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从这些玉器的样式可以看出,玉璧,玉琮,玉钺,玉牙璋并非是实用器,而是祭祀用器。在文明起源的时期,必然社会已经分层了,最高层就是贵族阶层,他们的权利一是靠组织,二是靠军事,三就是得靠神,所以往往他们跟巫师阶层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人为了维护他的王权他要必须做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家人需要大量制作玉器的原因了。玉器其实就是当时统治者维护权力的神器,齐家玉器的社会功能已经超越了装饰品的概念,并参与了早期社会秩序的制定,在当时有构建社会等级的功能。所以说齐家玉礼器的出现标志着该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齐家玉器的采料,运输,加工绝不是少数人可以完成的,能够调动如此众多的劳动力,能够有这样大的权威或号召力,说明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十分紧密。而且并非所有的齐家文化墓葬里都有玉器,大部分墓葬里没有玉器,只有少数高规格墓葬才陪葬有玉器。少则几件,多者达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有些墓里还铺有一层显示权贵的朱砂层。这说明当时阶级分化已经很严重了。这表明了齐家人已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时代,而是已经进入了早期的古国的文明。

齐家文化祭坛想象复原图
五:齐家文化开辟了中国最早的“玉石之路”
近年来中原许多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的用料部分被证明来自于新疆和田。这逐渐为人们勾勒出一条四千年前鲜为人知的“玉石之路”。从地理位置看,齐家文化分布范围正好处于这条玉石之路的关键部位。齐家文化玉器用料的来源除来自兰州附近的马衔山玉矿外,更有来自遥远的祁连玉、昆仑玉、和田玉等,齐家人除了自身用玉外,还将这些玉料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成为中原夏代玉器的主要用料来源之一,考古发掘证明,玉石之路的商贸活动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很发达了。

齐家文化处在史前玉石之路的关键部位
齐家文化在辉煌了五六百年后随着夏王朝的灭亡而消失了,它究竟去向何处,至今是个未解之谜,这也许需要几代考古人的努力才能解开的谜团。但无论怎样,齐家文化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诉说着它当年无比的辉煌和荣耀!
文章来源:甘肃微发布公众号(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