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座齐家文化墓葬排列不规整,无明显规律可循,但分布较均匀,一般相距3~5米,且墓葬之间无相互打破关系或叠压关系,表明各座墓葬的埋葬时间相近,应属于同一时期同一氏族墓地。其中包括竖穴土坑墓43座,瓮棺葬1座。
竖穴土坑墓的基本情况如下:
墓葬形制方面:基本相同,大多作圆角长方形,个别呈椭圆形,无二层台竖穴土坑墓穴29座,有二层台竖穴土坑墓14座,值得注意的是,二层台墓葬的葬式均属二次扰乱葬,这说明二者有一定的关联。
埋葬习俗方面:以单人葬为主,共计27座,其中女性7人,男性10人,性别不明者10人;合葬墓9座,仅16号墓属三人葬,其余均为二人合葬墓;另有7座墓属迁葬墓。43座墓葬中均未发现使用葬具的痕迹。墓向较一致,都在北偏东或南偏西45°~75°之间,男女两性头向有别,一般男东女西。
葬式方面:尕马台墓地的葬式十分特殊,除二次葬、迁葬、二次扰乱葬中的全身扰乱葬,因扰乱严重原葬式不知或难辨外,其余能分辨出原葬式的墓,皆为俯身葬。
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葬式大体可分为仰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和屈肢葬,其中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俯身葬被视为特殊葬式,但在尕马台墓地,可辨葬式全部采用俯身葬,这在齐家文化中为首次发现,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极为罕见。
在以往发掘的齐家文化墓地中,如青海乐都柳湾、甘肃永靖秦魏家等墓地中,俯身葬所占比例极低,有的甚至无这一葬式的发现,如甘肃武威黄娘娘台和永靖大何庄墓地,相关学者经研究认为俯身葬可能代表了墓主人身份低下或死于非命。但在黄河上游的青海共和盆地,俯身葬则是当地流行并特有的葬式,这在宗日墓地中也有体现,俯身葬占到宗日墓葬总数的47%,这反映了俯身葬不同地区的丧葬制度中有着不同含义。
此外,在尕马台墓地中还发现一座瓮棺葬,瓮棺直立于木坑中,葬具采用两件实用陶器相扣而成,棺内葬有一具约周岁的小孩骨架。
44座齐家文化墓葬中共计出土随葬品13384件。9座墓无随葬品,其余35座墓中都有种类各异、数量不等的随葬品,表明贫富分化明显。随葬品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与装饰品三大类:
①生产工具共13件,包括石质工具6件和骨质工具7件,不见农业工具,反映出狩猎和畜牧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②生活用具25件,均为陶器,陶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彩陶器仅双耳彩陶罐1件,另在M5中发现有1片彩陶片,制陶工艺较马家窑文化有很大的进步;
③装饰品及其他共13346件,石质饰品计190件,骨质饰品计12920件,铜制饰品共42件,其他器类海贝193件,蚌壳1件。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