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青铜礼器名称的古羌藏语来源

青铜礼器的名称都是那么怪怪的,不仅字形古奥,笔画也特别多,大多不知怎么读,更不知道从何而来、本义何在。历史上,也从未有人对名称作过考证解释。笔者发现,它们的含义,一旦到古羌藏语里去找,马上就能找到,并且在那个语言环境中,这些都是他们的日常口语用词,人人一听就能懂。特举例说明如下:
盠(li),一种长方形,犹如小屋的青铜祭器,可能是盛酒的,以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的最著名。读音来自古藏语的“狼”(ལི་ li),整个华夏文明起源时期,始终延续着以狼为尊的习俗。
鬲(lì),有三只脚的鼎类祭器。读音来自古藏语的“狼”(ལི་ li)。注意此“鬲”,也读作“gé”,则是古藏语“狗”(གེ་ gé)的一个读音。
豊(lǐ),古代祭祀用礼器的总称,同“礼”,读音来源同上。
簠(fǔ),一种有盖、有耳的长方形祭器,可能是盛米饭的。陕西周原博物馆有“伯公父簠”。读音来自古羌语对男性祖先神的称呼“fu”(父)。
觥(gōng),一种四不像的兽形器,似鹿似马,似牛似猪,南京博物馆有西周“鸟纹兕觥”。读音来自藏语的“中”(གུང་  gong),其意为“最大的、居中心地位的”,例如藏语把宰相叫“公伦”。
匜(yí),一种用于舀水浇灌用的器具(灌顶)。读音来自藏语的“灵魂、心意”(ཡི་ yi)。
彝(yí),古代祭祀礼器的统称。但也代表一种具体礼器,例如妇好墓出土有“方彝”。读音来自古藏语的“祈求、使满意”(ཡིད་ yid)。
甗(yàn),一种有上下两层的祭祀礼器,似乎可以用来蒸煮。读音来自古藏语对土地神的称呼(གཉན་ nyaen)。古羌以“研种”自居,即认为是这种神灵的子孙。
鬹(guī),有三个乳袋状短足(极少有四足的)的祭器,嘴部像鸟喙。读音来自藏语对苍鹰(རྒོད་ rgod)的称呼,它是职业军人的象征和军事贵族的代名词,据《贤者喜宴》记载,吐蕃习惯法规定,在这个贵族阶层中,绝不容许有过奴隶身份的担任。
觚(gǔ),用来盛酒的喇叭口柱状器。读音来自古藏的“狗”(སྐུ་ sgu)。
簋(guǐ),一种大口径、圆缸形青铜礼器,圆口两耳,可盛很多食物,流行于整个青铜时代,是中国青铜礼器的标志性器物。读音来自古藏语“狗的”(སྐུ་འི་ sgu-i),古人有“以犬为贵”习俗的缘故。
斝(jiǎ),盛酒器,有三个乳袋状尖足。读音来自藏语对君王(རྒྱལ་ rjal)的称呼。
觯(zhì),盛酒器,形似尊而小,少数是有盖的。读音来自藏语“野牦牛”(འབྲི་ zhi),因为妞是尊长的象征,是首领的代名词。
卮(zhi),一种圆桶形、酒杯状青铜器。读音来自藏语的野牦牛,与“觯”同。
卣(yǒu),椭圆形盛酒器,圈足而深腹,有盖有提梁。读音来自古羌语对首领的称呼,本义是绿松石,同源字有“猷”“犹”“祐”等,因绿松石是贵族的象征。
罍(léi),一种有盖子的盛酒器,小口而广肩,深腹而圈足。读音来自古藏语对福气、福分的称呼(ལེགས་ lei)。
瓿(bù),盛酒器,圆口、深腹、圈足。上海博物馆“商代四羊首瓿”很是著名。读音来自古藏语对男性贵人的称呼(སྤུ་ sbu),本义是“毛发”,用以指代猛兽。
殳(shū),一种权杖式样的打击器,最长达3.4米,读音来自古羌语对蛇形龙的称呼“署”(shǔ)和“蜀”(shǔ )等。
铋(bi),长条形尖角状青铜挑杀武器。读音来自藏语对野牦牛(འབྲི་ bi,这是一个多音字)的称呼,被野牦牛角挑一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盏(zhǎn),一种罐子状盛菜饭器具,亦称“盆腹敦”,造型特点是上下两部分基本相同,扣合而成,故可以分开盛物。读音来自藏语对战神“赞”(བཙན་ zan)的称谓。
瓒(zàn),一种斗勺状祭祀用器。读音来源同上。
敦(dui),一种鸟蛋形青铜祭器。读音来自藏语的上部、上面、上方(སྟོད་ stoe),在献祭时,此物可能是摆放在最上方的。
盨(xǔ),一种有盖子的盛饭食祭器,必有两耳,可以听见祈祷者的心声。读音来自藏语的“祈请”(ཞུས་པ་ xu ba),在藏语也是“禀告”  的意思,
觿(xī),一种用青铜或者玉石、骨角等,磨制而成的针锥状象征之物,通常用作佩饰。读音来自藏语的“平安”(ཤིས་ xi)。
镈(bó),一种铜钟状祭器,可以打击出声音。最著名的是“秦公镈”,通高75.1厘米,制作极其精美。读音来自藏语对君王的称呼(པོ་ bo)。
附图:若干实物照片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的青铜 盠(li),内壁有铭文108字。

青铜鬹(guī),特点是有三个乳袋状尖足,嘴部像鸟喙。

国家博物馆藏错金铜舟。这个“舟”原本写作“金+和”,但此字已经打不出来,只能改写成“舟”,但含义是不变的,此物就象征转世再生的船,显示墓主人应是突厥先民背景,即“舟古”(གྲུ་གུ་ tsə gu)。

分享到:

时间:2023-02-17   来源:文明起源探索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