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齐家文化青玉璧,是1981年从临夏县北塬乡崔家庄遗址采集,属国家三级文物。这是一件中间有空、扁平的呈正圆形的器物,外径15厘米、内径5厘米、厚0.6厘米,重0.328千克。玉质呈青绿色,表面大部分受沁呈土黄色,边缘有一处茶褐色沁斑,面积较大,壁面显得较斑驳,透明度较好。体扁平,圆形片状,内外缘规整,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上大下小,孔璧细润、微外撇,但留有管钻的螺旋痕。璧面边缘有两处线锯切割痕,为当初开料时留下的痕迹,齐家先民对此并没有进行修饰,这是齐家古玉的一大特征。此璧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工艺拙扑、端庄大气,它的发现对齐家文化玉璧的工艺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p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text-indent:="" 2em;="" visibility:="" visible;=""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玉璧在齐家文化玉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量最多、品种样式也多。有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还有介于方形和圆形之间的直边椭圆形等。它作为礼器郑重地用于贵族阶层的祭祀、聘礼、馈赠、贡献、赏赐和丧礼中,同时是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玉璧的主要用途有二:其一为礼器,如《周礼》将玉璧列为六器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其二为佩饰,其中小型的又称“系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