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成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

王巍:不能一概以古史传说代替历史,但也不能一概否认

“五千年中华文明”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源于1979年出版的国民儿童读物《上下五千年》。再往上追溯,孙中山时代就提出了五千年文明之说,当时亟须以中华文明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活动作文化动员。
世纪之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前所未有的20个学科、400多位学者的力量,研究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脉络。王巍将结论总结为:距今万年奠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多年进入文明社会,4300年中原崛起,4000年王朝建立,3000年王权巩固,220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这个结论对延续百年的争论做出了初步解答。
王巍。图/受访者提供
6月28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考古发掘工作现场。摄影/本刊记者 张浪
五帝时代绝不是虚无缥缈的
中国新闻周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现在大力强调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是否会压制对于多元性的阐释?
王巍:不会。多元和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与中华文明形成阶段的一体是前后相继的阶段。各个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不就是研究各地文明的多元性吗?探源工程实施之前,很多地方大提“满天星斗”,都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强调自己的贡献,往往“一体”有被忽视的倾向,甚至有人不承认有中原的中心和引领作用,所以我们当然要针对这个大力强调“一体”。
比如说三星堆,它的特殊性不可置疑地摆在那儿,但它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一体”方面往往被忽略了,看到的都是它的特殊性。两个方面不可偏废。现在我们说的一体化,实际上是在各地区文明有各自特点、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一体化的趋势。并不是说中原始终是最先进的,这跟原来的观点有质的区别。
中国新闻周刊:某些地方一直以来有一种趋势,把一些考古遗址与神话传说对应起来。比如三皇五帝、尧舜禹的传说,为他们寻找故乡、传说地点等等,将这种非学术的比附也当作对文明的探寻,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王巍:应该从考古的实际资料出发,做好本地文化发展的序列,以及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进程的研究。
但与此同时,古史传说、民间传说应该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说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原来被认为不可信的传说,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不是虚无缥缈的,至少其中有一些历史的影子。当然,必须要以考古证据来验证。比如说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在4300~4100年前的晋南,出现了一系列王权的证据,甚至有观测时令节气的观象台。这跟《尚书·尧典》的记载是十分吻合的。所以我们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因为时间、空间、规模、性质、内涵等方面都高度吻合。再比如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发现了6000多年前石雕和陶制的蚕蛹,非常形象。当地有很多嫘祖的传说,传说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缫丝。在嫘祖传说非常盛行的地方,确实出现了6000多年前的石雕、陶制蚕蛹,恐怕不能完全用偶然来解释,最起码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所以五帝时代绝不是虚无缥缈的,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考古发掘来验证、辨析。不能一概以古史传说代替历史,但也不能一概否认,尤其是后者。现在有了大量的发现,我们的任务不是用考古发现去“证实”古史传说,是要以考古发现去“检验”古史传说,分析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探源工程前四阶段专家组组长,你的观点有可能会被认为是行业或者团队的观点。但你也表示过,一些观点是自己个人的总结和归纳,你如何区分个人观点与行业观点?
王巍:没有整个行业的观点,学界各种观点都有。如果说整个行业有什么观点,那比如说殷墟就是殷墟,郑州商城就是商城,这种事实是确定无疑的。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有不同的认识。
我们在讲探源工程聚焦的距今5500~3500年历史脉络的时候,从8000年、6000年、5000年这个脉络讲下来,虽然是我总结的,但也是对中国考古百年来各种发现的一个总结。所以也不存在是我标新立异产生了什么观点,它是符合实际的。比如说8000年起源,都是基于考古发现,什么叫文明起源,就是社会出现分化。例如8000年前的贾湖遗址,不仅是出土了骨笛,而是确实有社会分化的现象,有的墓葬仅仅随葬两三件陶鬲,有的随葬一件缀满绿松石饰物的纺织品,显然开始出现了分化的端倪,所以这么说都是有分寸的。
我是基于考古发现做的概括,所以不存在巨大的争议,只是迄今为止没有人这么去归纳和总结而已。
发于2022.8.22总第105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分享到:

时间:2022-08-20   来源:齐家文化网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