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最新文化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 最新文化动态 > 正文

河西走廊农业的远古印记

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6℃-10℃,年均降水量约36毫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3500毫米以上。但是,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顺着由南而北逐渐下降的地势形成了大大小小50多条河流,汇集成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先秦水系,在祁连山北麓山前冲击带及河流沿线形成的片片绿洲,就成为河西一带先民生息繁衍的重要场所,考古发现的史前遗址大多位于这些地带。考古资料表明,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河西走廊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农业。这从河西走廊发现的众多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和沙井文化遗存,可得到印证。

玉门市出土的玉石权杖头
 

 
齐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主要在武威一带,在张掖西城驿二期也发现了齐家文化遗存,其中武威皇娘娘台是一处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卜骨和装饰品等在内的各种遗物。其中石制生产工具数量庞大,约有1000件,大多采用硬度较高的石料磨制而成,器形规整,刃口锋利;粗糙的打制石器已基本绝迹。这些磨制石器,既有翻土耕种用的斧、铲和加工制作工具用的锛、凿,也有收割庄稼的刀、镰,还有加工谷物的杵、磨盘和研磨器等,说明从耕种、收获到加工用的各种工具,都较马家窑文化时期更为齐备。张掖西城驿一、二期遗存发现了粟、黍、小麦、大麦等多种农作物炭化籽粒,其中一期为马厂晚期遗存,年代为距今约4100年-4000年;二期文化内涵丰富,既有马厂晚期遗存残留,也有马厂晚期向四坝文化过渡的遗存,还有齐家文化遗存,年代为距今约4000年-3700年;其中在二期遗存发现的小麦和大麦,年代距今4000年前后,早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民乐东灰山遗址所出标本,是迄今为止河西地区所见小麦、大麦出土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


 
四坝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丹、民乐至玉门、瓜州一带,包括张掖(今甘州)、高台、金塔、酒泉(今肃州)等地,其最东可能进至武威一带。其典型遗址主要有玉门火烧沟、酒泉干骨崖、山丹四坝滩、民乐东灰山、民乐西灰山、张掖西城驿三期遗存、玉门沙锅梁和安西(今瓜州)鹰窝树等。这些遗址所出器物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石器、骨器、陶器与铜器、金银器共存;但铜制工具仅限于小型的刀、锥等物,农业生产工具主要还是石器,计有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有肩石斧、凹腰石斧、石刀和磨制的石刀、石斧、石镰、石锛、石凿、石镞、石臼、石球、石磨盘、石磨棒及穿孔石锄等,虽然制作粗糙、打磨简单,但从垦殖、收割到打碾加工,各个环节所需工具一应俱全,足见农业生产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古工作者曾数次在民乐东灰山遗址采集到小麦、粟、稷等多种农作物炭化籽粒,经鉴定为人工栽培作物;张掖西城驿三期遗存中也出土了炭化作物;在玉门火烧沟遗址还发现贮存粟的大陶罐,一些器物表面残存有麻类纺织品的痕迹,则进一步说明四坝文化时期已经掌握了栽培小麦等的技术,并已种植粟、麦等多种农作物。


 
沙井文化因最初发现于民勤县城西南25公里的沙井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石羊河、金川河下游沿岸和湖泊沿岸的民勤绿洲与永昌盆地之间,代表性遗址除民勤沙井,还有永昌三角城、蛤蟆墩和柴湾岗等,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前后延续时间很长,其树轮校正年代为前1310年-前409年之间。沙井文化遗址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木器、骨器、角器和铜器、金器、铁器等。石器中打制和磨制兼备,主要器型有石斧、石刀、石球、石杵、石臼、石磨盘、石磨棒等;陶器种类简单,缺少变化,且均为手制,工艺较粗。大多为夹砂红陶,多加羼和料,泥质陶极少见。器物主要有罐(单耳、双耳和平底罐等)、鬲、壶、豆、盆、碗、杯、纺轮和陶球等,多由泥条盘筑或捏塑而成,故器形不甚规整。随葬品以动物骨骼居多,每座墓中几乎都有牛、马、羊头骨和蹄趾骨随葬,在柴湾岗遗址的一些房子内,发现有储藏谷物的小窖穴;在三角城遗址也发现一批窖穴,个别窖穴坑内还有残存的谷物遗迹。
 
属沙井文化的三角纹圜底罐
 
(作者:(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时间:2022-11-19   来源:齐家文化网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