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足盉
齐家文化博物馆这件馆藏素陶盉,是国家一级文物。夹砂黄陶,胎体较薄,足部有裂痕,足距 16.8cm,口径 5cm,高 27.5cm,足高 10.5cm,保存基本完整。底部有明显的黑色痕迹,是当时用于烧水或者温酒所留下的痕迹。器身微束,直腹,有三个中空足与器身相通,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无形中增大了受热面积,三足设计又显得稳健有力。在口、足之间有一宽扁的大耳,耳上有泥突似竖向附加堆纹。口沿处有盖儿,带流口,口、足间饰半圆形把手,好似一个人叉着腰。盖与盉身有明显的分界,分界处饰有捏塑纹饰,显然两部分是分别制作出来的。这件展品曾经在 1998 年的时候被日本博物馆借展,在国际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都为其完美的造型和科学的设计叹为观止。
陶盉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齐家、大汶口、马家浜、良渚、龙山文化遗址均有出土。商代陶盉为敛口,圆肩,管状短流,带鋬,有三袋足。陶盉至汉代仍有生产,山东临沂西汉墓曾出土带盖兽头形流陶盉。原始青瓷盉始于西周,造型仿青铜器,有兽头形流和提梁,有的器腹不通,多为陪葬冥器。(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