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石斧
新石器时代,石斧是最重要的砍伐工具和武器,一般都按柄使用,呈梯形或近似长方形,早期的较厚重,晚期的较规整。
临夏州博物馆现收藏有一件康乐县征收的齐家文化石斧,长 10 厘米,宽 3 厘米,厚 0.3 厘米,重量 0.030 千克,呈梯形,由青色石质磨制而成,两面斜刃,表面光滑规整,磨制精细,不带任何花哨装饰,尽显原始纯朴之美。此石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侵蚀,但保存完整,品相好,对当地人类繁衍、居住以及基础工具使用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见证,其研究价值极高。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非常重要的的史前文化,因 1924年最早发现于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距今约 4000 年。分布范围广泛,地跨甘、宁、青、蒙四个省区,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齐家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东西方最早时期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齐家文化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体,磨制石器在新石器时代非常普遍,继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的技术及整齐对称的形式(方的、长方的、圆的等等)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一件石斧,凝结着来自石器时代的厚重,斑驳中,隐约可以听到来自远天的战歌,一种蓦然的肃静,就要突破这尘封已久的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