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文章 >
当前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文章 > 正文

【河州史话】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独领风骚的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形成于距今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致与历史上的夏朝相当,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是人类灿烂的文明瑰宝。
齐家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化?齐家文化墓葬中为什么会有众多的青铜器?齐家先民最早从哪里来?
让我们跨越时空,拨开历史的迷雾,破解真实的密码。
 
华夏文明的一缕曙光
临夏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位于广河县齐家镇园子坪村,是洮河西岸一处依山傍水的平台地面,面积约150万平方米。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齐家坪遗址,并命名为“齐家文化”。1925年,他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和自己对考古的理解发表了《甘肃考古记》,其中把齐家文化列为“六期文化说”之首,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广泛关注。1945年,夏鼐先生运用考古证据纠正了安特生的断代错误,提出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文化,早于辛店、寺洼文化的论断。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工作者先后多次对广河县齐家坪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陆续有重大发现:1975年,在齐家坪M41号墓葬发掘出土了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第一面铜镜,直径6厘米,被誉为“中华第一镜”,同时出土了迄今最大的一柄铜斧,全长15厘米,器身厚重, 刃部锋利,这两件器物堪称是齐家文化铜器的代表。之后的数十年考古发掘发现,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东至陕西的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湟水流域,北至宁夏和内蒙古,南至白龙江流域都有齐家文化的历史遗迹。陆续发掘的主要遗址有:广河齐家坪、西坪,武威皇娘娘台、海藏寺,永靖大何庄、秦魏家,兰州青岗岔,秦安寺嘴坪,青海民和喇家,乐都柳湾、贵南尕马台,宁夏固原海家湾,临潭陈旗磨沟等遗址,基本揭示了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经济生活和社会状况。从这些遗址中,出 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青铜器。
有学者统计,目前在齐家文化中已发现铜器超过130件(随着近些年 来一些新的齐家文化遗址的发掘,发现的铜器的数量已不止此数),属齐家文化中、晚期。齐家文化的青铜器主要有璧、瑗、斧、刀、匕首、矛、锥、牌饰、扣、泡、镯、指环等。多以小型器物为主。齐家文化所出土铜器与河西走廊及以西地区和中原龙山文化所出土铜器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差异。之所以产生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齐家文化主要以农业为主,但在某些不适宜农业的地区也开始逐步加强畜牧业和渔猎成分,这使得它同时兼具东西两方面的特色,这一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目前齐家文化虽然没有发现大型容器,但从发掘出土铜器的数量和种类来说,齐家文化时期人类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它是中国历史上开启人类文明的一缕曙光。
学者专家一致认为,青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夏商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和鼎盛时期。我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只有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就是青铜文化。几乎在同一时期,夏或羌狄戎主要生活在西北,齐家文化与羌或戎有关,很可能就是早中期禹夏文化,晚于200年左右的二里头文化,青铜技术也很有可能来自齐家文化,是禹夏时代中晚期文化。
 

古羌人是齐家文化的创造者

在广河县保留了大量的马家窑、齐家、半山等文化。西羌即是这些文化的主人。在耕地中、山坡上、崖坎沟边到处是陶罐的碎片,到处是史前古文化的遗迹。随手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古老文明的元素,齐家文化是大夏人的文化符号。

齐家铜器是文明的曙光,齐家玉器是带着光辉的瑰宝,齐家陶器是朴实无华的美器,瓷器、骨器、石器、墓葬都是大夏人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的 写照。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都有证据。

齐家文化的族属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有一星半点的提到,但尚未见及系统的研究。也由于史前齐家时期未形成系统文字,因而造成了对古羌人历史的真实记载的缺失,造成了研究的困难。但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中,显露了端倪——创造齐家文化的民族是古羌人。

从古羌人在生活范围看。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 “云朵上的民族”。羌族是繁衍生息于河、湟、洮、岷间的古老民族。据《元和郡县志》载:上古时期,河州(今临夏)为“罕羌侯邑”。居住着罕羌、枹罕羌等羌族部落。后来,由于古羌人多次与华夏汉民族的大融合, 一部分羌人向西南、西北边远地区转移。

从齐家文化时间上看。据研究表明,古羌人最活跃的时期,就是尧舜禹至汉朝时期。齐家文化的年代距今约4200 - 3700年,正是禹夏王朝时期。因此不管从时间、空间说,都是齐家文化。

从文化特征看。《后汉书•西羌传》载:羌族“滨于赐支,至乎河首, 绵地千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畜牧业在 羌族中居于重要地位。“以畜产为命。”羌族的羊图腾在齐家陶器上也有 反映:在陶器肩胛部位大都有羊毛绳压制而成的绳纹,形成齐家彩陶的主要特征。

《尚书正义)曰:“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这就是羌族人的重要 习俗。羌人死亡后多实行火葬。《庄子》云:“羌人死,燔而扬其灰。”但据考古发现,也实行土葬。羌人在佛教传入前主要信仰巫术,崇敬鬼神。

羌族是具有羊图腾的民族。羌族自称“尔芋”,音近羊叫声。古羌人 颈上悬挂羊毛线模拟羊的形状,今羌族在冠礼和除秽仪式中,还要悬挂羊毛线,以示与羊一体。为青年举行成人礼时,巫师一边绕白石转一边唱, 在第一次参加祭山会的青年颈项上系一根羊毛线,以示山神、天神保佑, 命根有系,能见世面,一辈子丰衣足食。羌族是具有白石崇拜的民族。在羌人习俗中,特别崇拜天神莫比塔。家家房顶供奉有代表天神的白石神, 羌人的白石崇拜从古至今。白石象征着万物的精灵。晶莹、纯洁、坚硬 (象征民族精神)的白石,是这个民族崇拜的偶像。

陶盉


羌人对白石的崇拜。房顶有放白石,屋角、大门顶、窗台上以及室内屋角处,都是白石。在齐家文化墓地发现有“石圆圈”遗迹。都是利用大小相若的天然砾石排成圆圈,直径约4米。永靖大何庄古墓中有一处“石圆圈”,西北面还留有宽1.5米的缺口,以白石居多。“石圆圈”这就羌族的白石崇拜习俗体现。

从体质特征看。黄河上游新石器考古发现,居民一般具有中长的头型,较高的头骨,高而狭的面型,中眶、狭鼻以及下颌等。正是古羌人的体质特征。
大禹生于西羌,长于西羌。《史记·六国表》 云:“禹兴于西羌。”
大禹建立了夏朝,开创了华夏文明,成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应该肯定地说,齐家文化是今天我们称为古羌人的一个远古部落群体所创造。尧舜禹至秦汉时期,是古羌人最活跃的时期,古羌人是齐家文化缔造者,华夏文明的开创者。古羌人不仅创造了齐家文化,还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寺洼、辛店文化。
齐家文化就是禹夏文化
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教授在《中国古代大夏位置 考》 《重论古代大夏位置与移徙》中提出三种有影响的观点:一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大夏人,约分布在武威、兰州、临夏一带,临夏为其中心活动区;大夏县及大夏水之名,是因古代大夏国而得;二是大夏即吐火罗,两者是同一民族的并称;三是大夏属于羌族系统,属诸羌之一。《汉书•西域传》所载的西域小国若羌,国王号去胡来,即吐火罗之对音,若羌很可能是大夏人所建立。
历史上曾经出过五个大夏国。一是大禹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二 是葱岭以西的大夏;三是东晋时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四是李元吴所建的大夏,史称西夏;五是明玉珍于元至正时建立的大夏。与临夏有关的是禹夏和西域大夏。
今甘肃临夏州广河县境内,早在两汉时期设立了一个古县——大夏 县,大夏县是临夏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
汉武帝时在今临夏州境内先后设置了枹罕县、允吾县、河关县。后来又从枹罕县分置出白石县和大夏县,属陇西郡。其县因位居大夏水、大夏川、大夏人而得名。大夏水即广通河的古名,此称谓可能在春秋战国或者在更早的上古时期已经有了。
大夏县的县址就在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称之为“下古城”。尚存两处古城墙遗址。广河很早流传着一个民谣:“夏古城,商古城,陶罐青玉换金银,若是不相信,棺木宝山是干证。”关于大夏古城面积,我 们没有找到可靠记载,据《元和郡县志》 云:“大夏水经大夏县南,去县十步。”有人说这个“下古城”,就是“夏古城”。根据历史考古表明,这 个说法是可信的。根据黄文弼教授“我国先秦时代的大夏人,河州为其中 心活动区。大夏县及大夏水之名,是因古代大夏国而得”的观点,大夏古 城有可能是古代大夏国的第一个古城,也可能是陪都。
《史记•六国年表》 更加明确的记载:“禹兴于西羌。”就是说,大禹兴起于西羌。最早的西羌,是生活在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 广通河(古大夏水)、漓水一带的土著民族。古羌族有“北羌”、“马羌”、 “西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耕生产。
大禹导河积石(今积石山县境),夏部落的首领,带领大夏等众多部落,治水成功,众多部落推举为禹王。
据《山海经)载“禹所积石之山。”清梁份《秦边纪略》云:“盖黄河入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禹部落属于原生活在甘青地 区的羌族向东发展的一支。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即积石、太子山) 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他所建立的王朝被称为夏。大禹也出自羌族,羌人是华夏民族最主要的一支源流。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河是大禹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上游的先夏文化东渐形成中原夏文化。翦伯赞在《中国史论集》中认为甘青史前文化属于夏族文化,也叫先夏文化,其文明程度远远优于当时的亚欧文化。
来源:《河州史话》

分享到:

时间:2022-12-24   来源:临夏州博物馆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河北新区广仁街1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甘公网安备62292402000104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