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夏禹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夏禹文化 >

黄河滚滚自西来 此地曾经禹凿开

  明朝初年,河州设置二十四关,均各有特色。其中积石关最为显赫,遐迩闻名。

  积石关,位于积石山下,黄河之滨,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循化隔河相望,东北镶嵌着炳灵寺石窟和刘家峡水库,西南与临夏县毗邻。

  积石关内的“积石神功”,为河州八景之一,并绘有一《积石神功》图。积石关的西边便是著名的积石峡。进入积石峡,山势越走越险,黄河越来越狭窄。黄河两岸,峭壁千仞,对峙相望;重岩叠嶂,翳天蔽日;危石险峰,横出天际,大有将崩欲倾之势;黄河激流奔湍,生云吐雾,横冲怒吼,奔出峡口,远流而去。明朝大学士解缙等人亦频频有感而发:“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中古轰春雷。”“地险天成第一关,巍然积石出群山。登临慨想神人泽,不尽东流日夜潺”。如此壮美的诗篇,是积石无限风光的生动写照。积石关的魅力无穷,令人神往。每当春夏时节,云蒸霞蔚、雄奇险峻的积石关,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积石关,系明朝始制九边政策,在全国设关立卡,为加强防卫而设置的。积石关“尤为入腹地之门户,原设木栅,或在山巅,或凭谷口”,设有扼控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宏伟关门。之后,积石关内的南山峰上筑一墩一堡。一墩即今日之大墩;堡称“静安堡”,号称“积石锁钥”,地势险要,在当时系一处重要的边防营地。

  积石关又是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地。积石关前,黄河古渡,边将戍卒,商贾行人,络绎不绝。据宋将游世雄传中记载:“自复洮州后,于阗、大食、拂林、邈黎诸国遣使入贡。”


  由于积石关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这里更是各民族荟萃之地。远自汉唐以来,这里曾是西羌、西秦(鲜卑人)、吐谷浑、吐蕃的属地。宋至五代,为西夏、宋、金所据。元为蒙军重要据点。明代以后,这里变成了内地和西域贸易的据点。

  明人解缙有诗云:

  积石唐家节度城,

  吐蕃羌帽帐纵横。

  而今河水清无底,

  时有游人月下行。

  积石关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大禹“导河积石”的传说。积石“乃大禹导河之极地”,积石与大禹的名字紧密相连。因山势万仞,峭拔峥嵘,下流黄河,汹涌莫测,大禹为彻底根治水患,免除老百姓的痛苦,便带领万民挖山削崖,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凿开一条石峡,使肆虐的滔滔黄河乖乖地顺峡东流去。积石峡内数十里的地段上,两岸峭壁千仞,怪石嶙峋,犹如刀削斧劈。传说,那层层叠叠的岩壁纹路便是当年大禹率民疏浚黄河时留下的斧凿之痕。积石峡两岸崖壁多有红色,据说就是大禹当年斩断恶魔的斑斑血迹。古人赞叹道:“美哉,山河之固,金城形胜,莫有过此者,皆大禹圣人神功也!”


  清代进士吴镇在《积石歌》中写道:

  圣子疏凿起积石,

  神工鬼斧惊千秋。

  天门险立云根断,

  灵光闪烁飞雷电。

  明代御史范霖,登上积石关雄伟嵯峨的山峰,极目远眺,黄河浩浩荡荡,横无涯际,浮想联翩,感而吟诗:

  黄河滚滚自西来,

  此地曾经禹凿开。

  削壁排空高碍目,

  洪涛逐石怒扫雷。

  冯夷东望肠应断,

  精卫西飞志已灭。

  安得乘槎决银汉,

  尽教尘世涤氛埃。

  在积石关西口的黄河上,可以看到一块高8尺、宽7尺、长10尺的大青石头,这就是有名的“禹王石”。传说,大禹在导河劳累时,经常憩息其石上,石面上有一凹窝,便是大禹的坐痕。

  大禹导河的盖世之功为历代人民所传颂,于是在积石关前修了一座庙,建筑精巧,殿阁宏伟,这便是享誉四方的“禹王庙”。供人四时祭祀,缅怀大禹的功德。

  数千年来,大禹治水,疏通天下河道的巨大历史功绩,功垂千秋。大禹肝胆照人的光辉形象,与雄伟的积石关、奔流不息的黄河一起激励着河州人民。

  来源:民族日报·中国临夏网!

  作者:马志勇

分享到:

时间:2019-02-19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