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学术研究 >

说琮|玉衣上的那小物件

   

 
[器晤总241题]


  
说琮


 
4

  汉代上流社会富贵者梦想得道升仙,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正如汉时“古诗十九首”所言“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千岁万岁总一梦,终归还是免不了有归天的一日,求不到长生,又想到要死而不朽,所以在埋葬上想出了许多的方法,目的是防止肉身腐朽。

  古代防腐的办法有若干种,除了密闭棺室与墓室,还有对尸身进行的药物处置。另外有一种特别的方式,就是制作玉衣,让死者穿上玉衣入敛,古人深信玉石有防腐之功。

  汉代丧葬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可以用玉衣入敛的是帝王与侯王,可以想像这是为顶层设计的丧葬模式。玉衣按连缀的丝线又区别为金缕、银缕和丝缕玉衣,同样也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等级,最高级别是帝王享用的金缕玉衣。

  金缕银缕玉衣为帝后专用,所以朝廷设有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工匠对玉片开料、钻孔、抛光后,再用金银线连缀起来。玉衣的大小,是根据死者身材设计的,考古在汉墓中发现的玉衣已有十多件,金缕、银缕和丝缕玉衣都有出土。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他常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他与夫人的墓双双葬在河北满城。夫妻墓穴建筑在山体中,发掘时出土了玉衣,这是玉衣在考古上非常受关注的一次发现。还要提到的是安徽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祖父曹腾墓也出土一件玉衣,从此以后不久历史上就不再用玉衣入葬了。

  刘胜与妻窦绾入葬时都使用了玉衣,出土后已经穿缀复原。刘胜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按照规制他二位是不能用金缕玉衣入葬的,可还是违规用了,人家在冥间享受了一回皇上的感觉。不仅是用了金缕玉衣,而且还用出了新花样来了。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刘胜玉衣

  玉衣的设计,也分上衣下裳,还有头套、手套和鞋套,要将人体全部封闭在玉衣里。这样封闭,还没有完事,还要用七窍塞,塞住头颅的七孔。七窍是指两耳、两眼、两鼻孔、一口,七窍塞一般用玉做成,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当然最被看重的是玉琀,即口中所含之玉。玉琀常为蝉形,象征轮回与再生。汉代更有九窍塞,还要填塞下身二窍,这样才算齐全了。《抱扑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古人应当是相信九窍塞的作用的。

  九窍玉塞在刘胜夫妇墓中都有出土,不过刘胜的玉塞有一点特别,这位史称“乐酒好肉”的墓主人,他的玉衣中居然发现了一个玉琮。这件玉琮是作为阳具套筒出现的,也可以算作是一塞,在汉代算是非常特别的做法。这是一件老旧玉琮改制的套筒,四个方角改磨成圆角形,琮底用玉片做成底托。玉琮表面见有不甚清晰的兽面纹,推测属良渚文化旧物。就这一番改造,将好端端的一件琮改造成了九窍塞之一。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刘胜玉衣

  当然如此对待玉琮的,汉代考古中也仅只见此一例,其他汉代玉衣配用的阳具套筒,都是用玉片连缀而成。不过,这样的做法也许并非是刘胜时首创,在山西曲村晋侯墓地2座墓有玉琮置于墓主大腿内侧,在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地一件玉琮也是置于墓主大腿内侧,这几位墓主均为男性。试想如果不是如同刘胜一样的用意,玉琮怎么会出现在那里?后文我们还会讨论,要考察玉琮怎么会有这么个特别用途。

  汉代改制玉琮还可以举出一例,江苏涟水三里墩一座西汉王侯墓出土一件玉琮,内圆外方,上方扣有鎏金的银盖,下面套有鎏金的银底座,以四个展翅的银鹰承托,显然做成了一件文玩摆件。


 
  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玉琮

  差不多是20年前,我为玉衣写过一节长短句,题为《玉衣梦不朽》:

  千次万次磨砺

  金缕银缕缀连

  集聚金玉的珍奇

  包裹王侯的尊严

  心知弃世难归

  梦求永世蹁跹

  君不见

  金乌赤兔似昨日

  子孙代代变容颜

  千年风光恍若流水

  世代荣耀过眼云烟

  时光磨碎不朽梦

  唯见玉衣金缕银缕在眼前

  可不是吗,玉衣还在,那追求不朽的肉身,却早已是无影无踪了。还好,留下了一个与玉衣同在的玉琮,也让我们知道了汉代时的琮还有周代的琮有过别样的用处。这其实并非是猎奇,它包含的文化前景值得探索,我们在后文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3N3N器晤

  来源:转载自微信公共号“器唔”

分享到:

时间:2019-04-10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