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2018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喇家遗址博物馆继续对喇家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工作,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收获。此次发掘面积逾1000平方米,发现遗迹129处,其中房址8座、墓葬1座、冲沟1条、灰坑114个、柱洞5个,此外,还发现疑似祭祀遗迹,保存序列完好的砂层,古地震留下的多处裂缝。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漆器等数百件遗物标本。据初步整理,本年度发现有马家窑、齐家、辛店等文化遗存,其中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
Ⅷ1区南缘台地全景
疑似祭祀遗迹
2018年11月23—24日,青海省文物局组织在民和县召开了2018年度喇家遗址保护论证及考古发掘验收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李存信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陈洪海、钱耀鹏教授。会议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智信所长主持。专家组实地考察了2018年度Ⅴ2区高压电缆管道、Ⅷ1区南缘台地、Ⅷ1区道路护坡、Ⅷ3区环路等4个发掘区域与整理现场,并听取了《喇家遗址2018年度考古工作汇报》。
Ⅷ3区环路区域砂层堆积
专家组考察整理现场
与会专家听取工作汇报后,详细询问了发掘过程、信息采集、多学科应用与现场保护情况,并充分探讨了发掘区域遗迹的文物和科学价值及展陈的可行性。经过认真讨论和交流,专家组对于喇家遗址2018年度考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年度田野发掘工作,基本摸清了马家窑文化的分布范围,进一步了解了齐家文化早期遗存面貌,揭露了疑似祭祀和冲沟等重要遗存现象,从层位上明确了地震裂缝的年代,不仅丰富了喇家遗址先秦时期各文化阶段聚落布局和区域性特点,而且对于探究喇家遗址各自然灾难的相互关系、时间节点及其废弃过程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信息。本年度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过程科学、严谨、合理,严格遵循了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召开了保护论证及考古发掘验收会,确认了本年度的考古价值、保护及展示意义,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考察发掘现场
专家组考察发掘现场
专家组对今后喇家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是继续完成Ⅷ1区道路护坡、Ⅷ3区环路区域的发掘工作,鉴于该地点遗迹现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加强现场临时保护的同时,建议落实多学科合作的有效手段;二是不断提高考古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尽快将考古资料进行整合,加强多学科研究,加快成果转化,为遗址公园的保护工作、基础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三是严格控制公园建设对遗址本体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存遗址原貌,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应根据考古最新成果做相应的调整。
保护论证及发掘验收会现场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最后,青海省文物局牛军局长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青海境内第一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是青海省“一号”文化工程,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园建设要遵循考古先行的原则,统筹规划好考古工作与公园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融合发展,加强考古研究与成果转化,让喇家遗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地展示与利用。
撰稿:甄强,单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影:马骞
审核:乔虹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