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夏禹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夏禹文化 >

2017年襄汾陶寺北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陶寺北墓地为晋国“邦墓”

   1月6日,省考古研究所在临汾举办的“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2017年陶寺北墓地考古发掘取得的重大成果,确认陶寺北墓地的国属和性质。专家称,陶寺北墓地在春秋时期应是晋国的一处“邦墓”,在战国时属魏,其中高级的墓葬可能是世袭贵族。



  陶寺北墓地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8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是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的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地,延续时间约500年。4年来,襄汾陶寺北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共清理墓葬150余座。其中,带青铜器的墓葬有11座,出土大型青铜器80余件、玉器百余件。



  2017年是第4次发掘,考古队在陶寺北墓地的2区、3区进行了发掘,发掘清理墓葬109座、祭祀坑30个。其中,2区发现大中型墓葬8座,车马坑3座,遗憾的是8座大中型墓均被盗掘。在3区发掘清理大、中、小型墓葬26座,出土有铜鼎、铜敦、铜盘、铜匜等近30件,此外还有陶鬲、陶豆、骨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3014中发现的“荒帷”遗迹,可看到明显的红色布纹,其上有黑、黄褐色的彩绘图案,并发现有大面积席纹痕迹。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京燕介绍说,陶寺北墓地M3014中的“荒帷”遗迹,在目前北方地区两周时期是第3次发现,是唯一的春秋晚期的“荒帷”实物资料,且保存较完整,实属难得,为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目前,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晋国墓中仅有赵北晋侯墓地、羊舌墓地有祭祀遗存。2017年,在陶寺北墓地春秋早期4座大中型墓葬中发现有祭祀遗存,其中的2座墓葬除有祭祀坑外,墓口北部填埋有玉石器,这种墓祭方式独具特色,引起考古界的普遍关注。

  据介绍,陶寺北墓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伴随了晋国的兴衰,春秋时期应是晋国的一处“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晋国时埋葬平民及中小贵族,其中高等级的墓葬可能是世袭贵族。陶寺北墓地丰富的地下文物是填充构筑晋国史的宝贵资料,对进一步研究两周时期的墓葬制度、礼乐制度、分封制度及晋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图片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分享到:

时间:2018-01-12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