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劲牌中国科学与文明基金资助的《李约瑟纪念讲演》第三届年度讲演将于本周五——10月26日下午五点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的瑞雷报告厅(The Riley Auditorium,Gillespie Centre,Memorial Court)举行。演讲者是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前所长柯林·伦福儒教授(Professor Colin Renfrew)。他的演讲题目是: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在这一演讲中,他将展示并论证,早在商代发达的青铜文明之前近千年,在浙江的良渚已经存在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产生了精美无比的良渚玉器,应该被视为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的社会。讲座具体信息见本文尾部。
伦福儒教授与中国考古
梅建军
今年年初,由剑桥大学凯斯学院、亚洲与中东学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和李约瑟研究所共同组成的《李约瑟纪念演讲》(Needham Memorial Lecture)组织委员会开会讨论2018年度纪念演讲的人选,最后决定邀请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伦福儒勋爵做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时间是2018年10月26日,地点是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的瑞雷报告厅。邀请发出后,伦福儒教授欣然接受,并给出了演讲的题目: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
图1.伦福儒教授和夫人访问北京科技大学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也最有影响的史前考古学家,伦福儒教授在欧洲史前史、考古学理论、科技考古和欧亚草原考古等领域均有精深研究,是欧美考古学界公认的学术权威。2003年,欧洲科学基金会授予他该年度的‘Latsis’大奖,以表彰他对欧洲史前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该奖每年仅选择一个学科中的一位学者或一个研究小组,2003年所选定的学科为考古学)。2004年,他获得了另一项学术大奖,即国际巴尔赞基金会颁发的巴尔赞奖(Balzan Prize),以表彰他在史前考古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15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他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史前考古、考古学理论、印欧语系和考古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学者。
伦福儒教授的学术贡献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对欧洲史前史的研究,他根据自己在希腊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并与欧洲东部地区的考古材料进行对比,尤其利用科技测年技术所获得的新证据,提出了铜冶金在欧洲巴尔干地区独立起源的新理论,对欧洲文明起源于近东文明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其二是对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理论的研究,作为“新考古学”以及后来的“进程考古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要理解文化变迁的动力,不仅要研究人类经验和智力的增长、技术的进步、贸易或宗教意识的因素,而且还要研究环境和生态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其三是对印欧语系起源的研究,他不赞成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区是原始印欧语系的发源地,而认为从考古学的视角看,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应该是发源地,而耕种农业的传播和人口的显著变化是产生最早语言的原动力,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其四是对认知考古学的研究,他认为使用象征符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生物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而认知考古学就是要研究在特定环境中象征符号是如何发生和怎样被使用的。
图2.伦福儒教授和夫人访问北京大学
伦福儒教授著作等身,其《文明之前》、《考古学与语言:印欧语系起源之谜》和《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等书在学界均赢得普遍赞誉,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伦福儒教授还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他认为对考古遗址的盗掘破坏和相关文物的走私贩卖行为,根源在于私人收藏者、古董经销商甚至一些世界级博物馆的利益驱动。为此,他在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创办了“非法古物研究中心”,加强对古代遗迹及艺术品非法盗掘、交易、收藏和以至展示的报道和研究,以提升社会公众、媒体、学者、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关注。他还著有《劫掠、合法性和所有权:考古学的伦理危机》一书,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重视、争议和赞誉。
图3.伦福儒教授在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考察
伦福儒教授近年来还对欧亚草原考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关注中国的考古新发现,关注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跟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进程的联系。早在1980年,他就首次访问了中国北京和西安,并会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夏鼐先生。90年代以来,他开始关注欧亚草原和中国新疆的考古发现,并于2000年在剑桥大学举办了“史前后期欧亚草原的开发”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北京大学的李水城教授参加,其论文详细探讨了中国西北与中亚的早期交互作用。2005年,应北京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的邀请,伦福儒教授再访中国,在这两所大学做了三场学术报告,分别题为“早期冶金与社会变迁:中国存在红铜时代吗?”、“部落与国家间的社会构成:酋邦与国家的起源”和“东西之间:欧亚大陆上的联系和交互作用问题”,受到两校师生的热烈欢迎。随后,伦福儒教授和夫人前往新疆参观访问,得到新疆考古研究所伊第利斯、吕恩国、于志勇、李文瑛和吐鲁番地区博物馆李肖等诸位先生的热情接待,不仅看到了考古所收藏的大量新出土的文物如小河墓地的发现,还参观了吐鲁番地区的洋海墓地和交河故城等重要的考古遗址。他认为新疆的考古成果具有世界性意义,应该尽快把新疆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2013年,伦福儒教授应邀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世界考古论坛,期间首次前往浙江参观了良渚遗址,对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独特的水利系统、精美无比的玉器和复杂的聚落体系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意识到良渚的发现对于认识复杂社会和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很多文明都有早期仪式中心,后来都发展出了早期国家这样的形式。但谈论良渚的时候,我们发现,良渚并不符合这个模式。我觉得良渚会引发考古学家对于文明,对于复杂社会究竟是什么的一个新看法”。
图4.伦福儒教授、李肖教授和秦岭教授在交河故城
图5.伦福儒教授和夫人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
近年来,伦福儒教授多次应邀访问浙江和良渚遗址,与中国考古学家合作研究良渚遗址在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意义,并在英国著名的《古代》杂志上共同署名发表了英文论文《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ociety in China:the case of Liangzhu》(复杂社会在中国的初现:以良渚为例)(Antiquity 92.364(2018):975-90)。在即将举行的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中,伦福儒教授将基于他与中国考古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并论证,早在发达的商代青铜文明出现之前,在中国东方的良渚,已经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用精美独特的玉器,玉器上雕刻有复杂而有系统的象征符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力来构筑巨大的水坝和聚落体系,应该被视作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的社会。我们相信,伦福儒教授有关良渚文化的最新研究必将为深入揭示和认识文明在中国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018年10月24日 作者:梅建军
来源:李约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