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夏禹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夏禹文化 >

漓水大夏水考

  漓水入黄河,大夏水入洮河,《水经注》界限极清,均在故河州境。自《明一统志》误漓水为大夏河(《清一统志》),民国于拉卜塄寺设夏河县,改导河为临夏县,一误再误,遂致名实混淆,不可究诘。兹据《水经注》《清一统志》省、县志书,参以耳目所及,考订于后。《水经注》大夏川出西山,二源合舍而乱流。迳金柳城南,又东迳大夏县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之顺夏。又东北出山。注于洮水。按大夏县故城在河州东南,汉置属陇西郡,张骏置大夏郡,后魏复为县,属金城郡。隋属枹罕郡,唐属河州(《甘肃省通志》)。

  《元和志》大夏水迳大夏县南,去县十步,又大夏县西北至河州七十里以地望考之,当在昔日太子寺川,今宁定县。地县距河州一百里,旧名定羌驿,既云大夏水迳县故城南,又云县至河州七十里,可知大夏县在今宁定县对河,现在古城刘家庄,道里适符,城址犹存。其为大夏故城确凿可据,而大夏水为今广通河,其证一也;《十三州志》曰:大夏县西有故金柳城,去县四十里,本都尉治。《寰宇记》大夏水一名白水,出县西南山谷中,又大夏城西二十里有金剑城,一名金柳城,前凉曾置金剑县于此。《方舆纪要》在州东八十里,考今和政县即旧和政驿,亦名宁河堡,距州六十里,距定羌驿六十里。若依《十三州志》则金柳城为今和政县治,若依《寰宇记》则金柳城当为今湫池沟口之旧宁河堡,均在广通河之北。大夏为今广通河其证二也;《甘肃通志》引旧志云:广通河在河州东南六十里,宁河城东,又云西改河在州东,源出沙马关东北,流经和政驿,又东北过太子寺,合四渡水,止三家集东流入洮河。又云西改河与广通河当是一水,其说甚明,与《水经注》吻合。大夏水为今广通河其证三也;乃通志于大夏河下云:在州南三里,一名白水河,东北入狄道界。洮河既云入狄道界,则距州城岂止三里?抑何弗思之。甚此误以河州城南之漓水为大夏河也。《清一统志》云:狄道州西入洮之水,唯三岔河,稍大又在古大夏县南,其为大夏水无疑。旧志疑广通河即大夏水,非此误以狄道州西之三岔河为大夏河也,与《水经注》不合,皆不可从。至大夏河之源,古书太略,省通志亦语焉不祥。考大夏水有四源,出陡石关外番地,再西北思巴关水为一源;再西沙马关为一源;再西牙党关水为一源;上游又各分支至和政县南汇为广通河,流至宁定县,名西改河。西改河者,对洮河东岸改河为言。此大夏之源流也。若夫河州城南大夏河,古名漓水无大夏之称,《明一统志》伪为大夏河,《方舆纪要》遂云大夏河经州东三十里又北入于河,甘肃省旧通志云:大夏河去州五里,源出关外,由土门、槐树、老鸦三关入境,经州南折北流入河,有大夏桥。《兰州府志》云:河州洪水河、牛脊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皆合于大夏,而不知省志所云大夏河三源,纯系《水经注》载明漓水也。漓水上源多在塞外,郦注叙述綦详,惟稽以现在《地理图志》,间有不合处,去古遥远,未敢臆断,谨录原文,略加按语。

  原注云:水出西塞外,东北流历野虏中,迳销铜城西,又东迳列城东,左右列水,水出西北溪,东北流迳列城北,又入漓水,城居二水之会也。

  考漓水出今夏河县西三科乎(图作三苦乎),有川极大,名三科乎。滩南源有上中下三涧,北源出多哇,番名打惹河,即所谓西北溪也,流至三科乎滩,距夏河县十余里之峡口,与漓水合,东北倚小阜,阜有古城,败垣犹存,俗呼汉城,山川相合,惟不迳城,北城亦不居二水之会。

  漓水又北,迳可石孤城西,西戎之名也。

  考现在漓水,流迳汉城西方,与西北溪合,与原注不合,意者昔日二水相会之列,地距可石孤城较高,故云漓水迳可石孤城西,是二水先合,乃迳此城也。草地平衍,川流易改,不知何时,河流下移,故列城不可复识,而漓水直逼可石孤城西矣。过此漓水入峡,再无城址,且汉城据山不易颓灭,似即可石孤城无疑。

  又东北右合黑溪水,水出西北山下,东南流迳黑城南,又南,东枝水左右出焉,又东南入漓水(乾隆校本地下有漓水二字),又东北迳榆城东,榆城溪水注之。水出素和细越西北山下,东南流迳细越川,夸俗乡名也,又东南出狄周峡,东南石合黑城溪之枝津,津水上承溪水,东北迳黑城东,东北注之榆溪,又东南迳榆城南,东北注漓水(按黄晟所刊朱谋玮校本云,黑溪水出西北溪,与列水所出西北溪混,乾隆校本作西北山,极是)。

  考此叚头绪最纷,然以现在水道考之,夏河县以下实以沙沟寺之噶河为最大,此水一出黑错,疑即黑城溪中间咱又河注之,疑即榆溪水至札喜寺下,与哈家河合,咱又农哇川野沃饶即细越川也,但黑城榆难定其处,文内东北迳榆城东者,即黑溪迳榆城也。若漓水全盘俱错,又考漓水右受噶河后,左受且龙河,此水出甘家滩白石崖,至且龙城南,注入漓水,且龙似即榆城甘家滩,似即细越川也。且与乾隆校本漓水东北迳榆城东之文合。惟噶河在漓水南,且龙河在漓水北,若谓榆城溪即且龙河,下文不能云右合黑城溪之枝津,若谓黑城溪榆城溪俱在漓水之北,则噶河又无着落,疑有错简。

  又东北迳石门口山,高险峻绝对岸若门,故峡得厥名。疑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帝元狩元年,骠骑霍去病出陇西至皋兰,应谓是山之关塞也。漓水又东北,皋兰山水自山左右翼注漓水。

  考石门峡,在今桥沟之下,清水塘之上,高险峻绝,实如郦注所谓皋兰山水,疑即清水河也。应劭《汉书》音义曰:皋兰在陇西,白石县塞外河名也。孟康曰:山关名也,此为善长所本。《元和志》亦以此山为皋兰县,《新志》云:去病过焉支山千有余里,鏖战皋兰山下,此皋兰,当在匈奴中,不徒非皋兰城外之山。即《水经注》《元和志》亦似不足据。余谓去病鏖战,诚非此山。然白石县,独不许别有皋兰山乎?果尔皋兰县亦不应有山,惟郦善长,不应引霍去病耳。

  漓水又东,白石川水注之。水出县西北,东南流枝津东注焉。白石川水又南,迳白石城西而注漓水。水又东迳白石县故城,南王莽更曰顺乐,阚骃曰:白石县在狄道西北二百八十五里,漓水迳其北,今漓水迳其南,注水,而不出其北也。

  考白石川水,似即今小河。此水出白石山至晒经滩,东入漓水。白石城与白石古城,似在两处,故白石川水,初迳城西后,又迳古城南。总之城在漓水南,故曰漓水迳其北。阚骃之说自明郦注,乃云今漓水迳其东南,而不出其北,是又移白石城于漓水之北,与古不合。现在水势亦不尔也。漓水又东迳白石山北,应劭曰:白石山在东,罗溪水注之,水出西南山下,东入漓水。

  考白石山,即露骨山,四时积雪,亦名雪山。宋熙宁六年,木征据河州,王韶克之,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山径陡峻,峡隘,释马徒行即此(《甘肃省通志》),俗名太子山。《河州志》作太峙山,由河州出槐树关,经白石山土房,为赴洮州间道。罗溪水在今土门关东南,俗名多只把水。古有多只巴关。

  漓水又东,左合罕幵南溪水,水出罕幵西,东南流迳罕开南注之。《十三州志》曰:广大阪在枹罕西北,罕幵在焉。昔慕容吐谷浑,自燕历阴山,西驰创居于此。

  考罕幵南溪,即今老鸦关河也。广大阪应即今鸡窠山,《河州志》云:山在州西北百四十里,其山最高,屹立霄汉,为通循化县孔道。罕开,《辛卯侍行记》谓在韩家集,地望略合,旧通志云:广大坡在州西北二里,一名广大原,又名万顷原是误广大阪为附郭大坡也。大坡高不及里,且与南溪水无与大非。

  漓水又东,迳枹罕县故城南。应劭曰:故罕羌侯邑也。《十三州志》曰:枹罕县在郡西二百一十里,漓水在城南门前东过也。漓水又东,北故城川水注之。水有二源,南源出西南山下,东北迳金细北岭北(《乾隆校本》作金细大岭北),又东北,迳一故城南,又东北与北水会。北源自西南迳故城北,右入南水乱流,东北注漓水。

  考枹罕县故城,即今双城。其说见下故城川水,即《通志》所谓槐树关河也,现在尹家集之山,亦名故城山,然水迳山西南,不迳故城北,原注所云故城,当更在上游,故城水北,源出槐树关外,番地俗名土房,南源今名沙藏河,故城应即关门也。

  漓水又东北,左合白石川之枝津水,水承白石川,东迳白石城北,又东,绝罕幵溪,又东迳枹罕城南,又东入漓水。

  考此枹罕县城,即今河州南关,所谓枹罕郡也。上文所云漓水,枹罕县故城南,在已受罕幵水,尚未受,故城川水之间,其为今双城无疑,距今治四十里。否则上迳枹罕城,此处何又云迳枹罕城南也。盖上系故城,此系治城。原注自明文献,无征。非体察不知耳。《河州志》云:汉枹罕县在州西七十里,道里与今不合。白石川校枝津,以现在水道考之,确系牛脊河水。源出西番,由乔家岔关入境(《清一统志》),距白石山不远,然不能复迳白石城北,否则别有一白石城也。此水在漓水南,罕幵在漓水北,不惟上县绝抑,且南北牵混,详考山川形势,乃知东绝罕幵溪者,系叙洪水河。《清一统志》所谓洪水河,源出大沟,河流迳州南门外,又东入大夏河是也。原注脱略或有错简耳。盖洪水河,源出大沟,即广大阪分支,与罕幵溪同出一山,流迳枹罕城南注入。漓水惟牛脊河由西南注入,洪水河由西北注入,原注漏叙洪水河,而又以东入漓水,总括之故致脉络不明,无法整理。

  以上所考,多就足迹经历,参以古说,牵缀成文,诚恐见闻孤陋,乖谬繁多,后之君子,实地测量,更加补证,庶亦蒐讨之一助乎?

  (摘自《续修导河县志》)

  作者:邓隆((1884)——(1938))字德舆、号玉堂,清末进士,曾任四川新都知县,甘肃省戒烟总局局长,甘肃械运局局长,夏河县县长等职,兴办工业,赈灾救民,有多部著述存世。

分享到:

时间:2017-08-25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