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学术研究 >

旋转十字符的起源

  这里所指“旋转十字符”就是“卍”,俗称万字符,但笔者以为,名之曰“旋转十字符”更为正确妥当。

  万字符现已被看成佛教的标志,它其实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就出现了。考古显示此“卍”与代表高贵的“十”字符几乎同时存在,有史前礼器和远古岩画为证:



  内蒙古敖汉旗出土小河沿文化鸟形陶罐上的卍字符

  内蒙古小河沿文化年代距今约5000年。上图鸟形祭器周身刻符中有三个卍,造型各不相同,但都以“十”为基础添画而成。



  甘肃博物馆藏5000年前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上的卍字符

  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不但有代表高贵的十字符,也有选装卍字符。有些陶礼器的造型和图案甚至完全相同,只是圆里面的“十”被换成了“卍”字符,显示这两个符号之间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

  笔者前面已经指出,“十”代表征服和尊贵。此“卍”代表什么呢?笔者以为,它代表的是高贵王者的转世再生。有图为证:



  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上和彩陶盆底部的卍字符

  注意右图彩陶盘底部的画符,它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卍是以十字符为基底添加而成的。在同一个方向上添加了四个表示拉动的手。就这一拉,十字符旋转起来。两者都代表高贵,但各有侧重,旋转卍字符侧重于表达高贵身份的传承,祈求死去的王者通过投胎转世的方式再次降临人间,以享受其命定的富贵。

  人是能思维和联想的动物,所谓“古代文化”都是古人类思维联想的产物。可以想见,早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原始苯教就已形成了一套灵魂不灭,可以轮回再世的观念。其实古人很自然地就会产生这种观念,特别是在埋葬死去君王的时候,最终就会演变成一整套关于灵魂转世的巫术。古人深信通过此种仪轨,高贵的十字符就被神力拉动旋转起来,旋转状的“卍”字符就这样出现了!


  仰韶文化彩陶瓶上的卍字符与小河沿文化鸟形祭器上的刻符竟完全相同



  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远古岩画中多有卍字符

  据《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简报》,考古学家在阿里日土县任姆栋岩画和恰克桑岩画中发现了许多古老的卐字符,皆为刻凿,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他们还在一处岩画发现了四个鸟首人围着一个卍舞蹈,下方供有10个陶罐,及大群用作牺牲的牛羊。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指出,卐字符岩画在藏区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制作年代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围着卐符舞蹈的鸟首人藏语叫“可申”(gshen),乃是藏人对古代苯教巫师的称呼。

  藏学家指出,卍字符的左旋和右旋原本没有特别的意义,把卍画在一张透明的纸上,正面看过去就是卍,反面看去就是卐。只不过后世佛教选定了逆时针转(左旋)的那个,把右旋的那个留给了苯教而已。

  史前礼器上的卍字符表达的是转世投胎的观念,这也在金文“子”的造字方式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如图:

  四个由卍字符添加而成,旋转而来的金文“子”字

  上图金文“子”明显是由卍字符变体而来,上部有个大圆头,象形婴孩的头,其中一横状如婴孩之手,又如鸟翅翻飞,其实是半个卍字符。因为在古人观念里,生而高贵的“子”都是从祖先居处飞落的灵魂,皆由祖先灵魂转世而来(藏语乌鸦读作“zhi”,或许就是雅言“子”的语言来源)。

  应知商周时代的“子”原本就是“王子”的意思,曾是非常高贵的称谓,绝不是普通人可自称的,例如周武王在灭商之前都以“子”或“小子”自称。其实先秦时代的“孙”也是贵族称谓,先秦青铜礼器上最常见的就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字样。

  如果卍表达的不是投胎再世,古人就造不出这种象形会意的“子”字来。“子”所以高贵,皆因他们是先王灵魂转世,借着婴孩降生重新来到了人世间。我们看到上图金文“子”既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说明古代萨满巫师并不在意旋转的方向。

  殷商帝王的名字就直接来自某个祖先,多以“太丁、太甲”、“祖乙、祖辛”之类命名。因为来自同一祖先的王子很多,都有继承大位的资格,只能在祖先名号后面附带干子序号来区别了。

  大英博物馆藏商代青铜钺,柄部有成排的卍字符


  左,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铜镈(bo),獠牙(牛角?)中一个卍字符

  右,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出土春秋棘纹青铜尊上的卍字符

  在古彝文中,卍字符读作“wang”,与汉字“王”的读音完全相同。有古彝语专家就认为卍符起源于古代彝族毕摩(巫师)的祭祀占卜活动。

  藏传佛教把卍符叫作“雍仲”(永中),雍与永同义,仲与中同义,本义就是“永远尊贵、世代为大”。并且《佛教大辞典》对雍仲符的解释也是“轮回不绝,坚固不坏”的意思。

  卍字符代表轮回转世是有迹可循,证据充分的。人类是一种有思维联想能力的动物,很容易就会从日月星晨周而始复的旋转中产生出生命轮回的观念。世界上也没有比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更喜欢类比思维和巫术的了,卍字符被他们发明出来是不奇怪的。作为帝王都不甘心其拥有的权力和财富随着死亡来临而消散不见,迫切希望通过一种神秘方式传承延续下去,这都会导致表达轮回观念的卍字符应运而生。我们还可以肯定,是先有代表尊贵的十字符,而后有代表轮回的万字符。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动物的行为是由本能支配的,而人类行为还需要有“理由”来支配。因为人类是一种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帝王一旦出现并世袭之后,高贵生命轮回再世的观念就会随之产生,没有此种观念世袭就没有了理由,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反过来如果史前时代没有轮回再世的观念,根本就产生不出视死如生,大量殉葬的葬俗,只有深信王者能转世再生,古人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去做这种事。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国墓葬群M20出土青铜鼓形器,纹饰中有“神猴旋转天轮”图。石寨山墓葬年代约为战国晚期。图中四个猕猴正在用力旋转一个“天轮”。神猴长有鸟喙,尾巴也成鸟尾状。图案说明,原始苯教中早就存在“法轮常转”的观念,并不是佛教的发明。



  卍字符的本义、源头所在及流布范围,其实也是世界文明史研究中的一大谜团。因为卍字符不仅存在中国,也在欧亚大陆广泛存在:

  在一件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公元前5000年)陶器上,发现了两个卍符。伊朗巴昆遗址(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出土的彩陶女神像肩上也有卍字符。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史前陶土印章(公元前2000)中有许多卍形符及其变体。印度耆那教的徽章中也有卍字符。此外,在埃及,俄国,日本,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维亚,苏格兰和爱尔兰,罗马和拜占庭古迹中都发现有卍符。甚至美洲印第安文明中也有此符的存在。

  也因此,西方人类学家认为卍符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太阳纹”,是古人类太阳崇拜的产物,即认定古人类有共有的太阳崇拜习俗。

  二战时期的德国希特勒认为“卍”就是“雅利安符号”,其所创立的国家社会党(纳粹党)使命就是要为高贵的雅利安人争取全球胜利,此符竟被用作了纳粹党的党徽。至此,卍字符算是被彻底歪曲误解掉了。

  笔者以为,作为严肃的文明起源研究者应该意识到,必须秉持这样的科学信念:作为古文化符号的卍,它不可能是从天而降的,它必定有发生、传播的轨迹可寻,它必定有一个最初的源发地!

  笔者以为,卍字符的源头在东方,中国的甘青地区是这种旋转十字符的最初发生地。它其实就是一个象形会意字,造字方式与甲骨文金文完全相同,最初的汉字(甲骨文)几乎个个都有图腾符号的作用。古人深信萨满巫师造出来的字符有神奇的力量,能上达天听,沟通神明。笔者以为,十字符和卍符和都是从甘青地区慢慢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在青藏高原上灵魂转世的观念有最久远的存在,这里有这种观念得以发生和存在最为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虽然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中都有灵魂不灭的观念,但只有青藏高原上,只有藏人中还保持着古老的转世投胎的仪轨(活佛转世)。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藏人有强烈的把他们见到的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统统旋转起来的冲动!

  反观西方文化,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西方,卍符仅是作为一种神秘符号而存在的,是时断时续出现着的,从来没有人能说明它的来历和含义(据说希特勒也怀疑卍符源出东方,曾专门派出一支专家考察队远赴青藏高原寻找)。根本原因是,古代西方人虽然承袭了这个卍字符,他们并没有承袭原始苯教的思维方式和宗教观念!

  笔者推测,旋转十字符是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随着史前羌藏类游牧民族从这片高原深处不断涌出,慢慢扩散到世界各地去的。史前羌藏类游牧民族的迁徙扩散曾经遍及整个欧亚大陆,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考古显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原始苯教曾经一度是世界性的宗教,欧亚大陆各大古文明都有原始苯教的底蕴。也因此寻找卍字符的传播轨迹可以成为破解人类文明起源的一个切入点。虽然卍字符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但它确已成为人类文明起源的一种标识,一种可供人类学家研究识别的文化基因密码。

  笔者已有这样一种推想:原始人类走出非洲事件,或许并不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起源的最直接推动力是青藏高原的抬升事件,时间可能在1-2万年前,随着这片广阔高原气候环境的严峻恶化,原本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羌藏类游牧民族先民被迫不断迁徙涌出,中国的甘青地区成了他们向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两个方向迁徙的中转站,基于古羌藏类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他们所到之处都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奴隶制王国,最早期人类文明就这样起源诞生了!

  附图:西方文物中的卍字符,真的与太阳崇拜有关?

  法国罗浮宫藏6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大陶碗,上有两个“卍”形符

  德国柏林西亚细亚博物馆藏伊拉克出土萨马拉彩陶碟(Samarra Plate),直径27.7厘米,年代约公元前年5000年,遗址位于今天巴格达北部96公里处

  葡萄牙发现的史前时代的卍字符石刻

  以色列最古老的礼拜堂马赛克中有卍字图案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锡拉岛双耳瓮上的卍字符。描述特洛伊之战,年代约公元前900年,马上方绘着三个“卍”字符

  希腊巴特农神殿建筑中有以连续图案出现卍字符。少女祭司衣着中也有十字符和卍字符

  古希腊金盘中的卍字符

  古罗马祈求和平祭坛上的卍字符图案

  爱尔兰公元8世纪金属神人打坐雕像胸前有四个卍字符

  法国十四世纪墓碑刻画,神职人员的衣襟边缘装饰着交错的卍字和十字。基督教认为卍字符是一种“古老的十字”,或十字的一种变化形式。所以我们在一些教堂的装饰、墓园和中世纪的修士圣袍上都能看到它。

  笔者以为,西方学者把卍字符看成人类普遍具有的“太阳崇拜的产物”是有问题的,推理是无法存立的。原始苯教主张万物有灵,并不存在单独的太阳崇拜。古代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是苯教即萨满教徒,他们并不特别地崇拜太阳,也不崇拜光明,相比之下他们更崇拜黑暗。古代蒙古人和满洲人都有以太阳落下的西方为大就是明证。古代突厥人和哈萨克人甚至见到明月就要跪拜,严禁对着月亮大小便,但他们对太阳就没有这种禁忌了。

  如果说华夏古人有崇拜太阳,也不是太阳本身,而是因为太阳中居住着祖先神灵的化身“三足乌”,古人爱“乌”及“阳”而已。应知太阳被认定为“生命之母”是非常近代的事,乃是人们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后产生的,古人并没有这种科学认知,太阳也没有这么崇高的地位。华夏古人习惯在礼器上画一个圆以指代天,天包括太阳、月亮、星星等等,太阳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西方人所称的太阳崇拜其实是后世一神教的前奏曲,西方的太阳崇拜与一神教的起源密切相关,但出现时间相对较晚。太阳崇拜只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迦南地区、古代伊朗等相对小的范围中。西方学者把卍符说成太阳纹也是牵强的,根本就没有考古证据链的支持。如上图,太阳难道能成对、成排地出现?在中国范围内,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太阳崇拜,史料中虽有慕容鲜卑的幕帐向东开的记载,但这并不是太阳崇拜。

  不仅华夏文化中不存在太阳崇拜,美洲印第安文明中也不存在太阳崇拜。古代印第安人同样信仰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在他们那个文化同样不存在一神教信的仰萌芽。因为单独的太阳崇拜与万物有灵观念是严重冲突的,不可能同时存在。

  作者:徐江伟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文明起源探索”

分享到:

时间:2017-12-19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