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官网,欢迎您!

齐家文化网

  •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 100-100
  • 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文化博物馆
    • 100-100
1200-300
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学术研究 >

叶茂林:重现玉器礼乐的实证——读《中国玉石璧音乐性能研究》

  自开始接受并配合幸晓峰教授课题组尝试开展喇家遗址出土玉石器音乐性能研究,做严密的声学测试分析,从那时起,我们已从将信将疑,逐步进入到合作研究、共同探讨。当然,我们同时也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理解的问题。经查阅了一些古代文献,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上古时期的确早已有明晰的记载,无论所述古玉德的数字之五七九德如何不同,却均无不言及古玉所兼具的声音德性。


  通过多学科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考古出土资料,是我们考古人都理解和向往的。那次在成都召开的玉器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幸晓峰教授就一直在向学者们鼓吹她的玉器音乐说。在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定之后,我和幸晓峰先生就开始了合作,随后又完成了喇家遗址相关齐家文化玉石器音乐声学测量与初步研究的报告和论文,她执笔,我做修改并定稿,最后发表在《考古》2009年第3期上。那以后我们也还在不断讨论问题。而幸晓峰课题组诸位的更广泛地对玉器的声学测试也在继续扩大,成果愈加丰硕、研究愈来愈充实而深入。


  原来对玉器音乐性曾经毫无感觉的我,也似乎慢慢有了一点知觉,我们也越来越有了一些更多的共识与话题。


  玉文化这个伟大的中华传统,被我们持续不断一代代中国人继承发展下来,玉的美好思想永远占据着中国人的心灵,直到当代。甚至改写简化汉字时,繁体国字的简化,在饱学之士们的潜意识或显意识里即轻松地以玉充填了那个“国”;我们共和国的神圣国徽,其造型的中国元素也在设计者那里,从头脑中构思和在其笔下,自然天成就选取了源远流长而永远不变的玉瑗(璧)轮廓外形,再加以绶带缠绕的表现,那是学贯中西的优秀学者设计师受传统文化深刻熏陶的潜意识与显意识里对传统艺术精髓的无二首选。


  这些看似偶然,似乎也都绝非偶然。是玉对于中国人的情感抒发和影响极其深远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的天然表露。是玉文化深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玉文化传承渗进了中华思想中。


  在玉文化一脉相承的可持续发展中,然而我们却也在慢慢忽视和遗忘了它原本与音乐的那种不解之缘。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可抽象为数和音乐的构成。他以数来理解世界,提出万物皆数;以数学解读音乐,最早提出了“和谐”。他用数学来释惑艺术的最杰出贡献,是发明了黄金分割律。


  在东方,中国的先贤圣人,也不乏同样类似的杰出优秀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的理论思辨,更有多维度的天人合一世界观。从仰望星空探索天人感应的宏观与微观的哲思,原始宗教的盛行及礼乐的造化,衍生了一个出众的中华文明。


  中国哲人从数字中体悟了易,自天籁之音中寻觅了道,发现了律,步上了度量衡之轨。天地人的阴阳五行、天人之际,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社会生活的智慧和精神。这是中国思想,也是中国哲学,成为中国文化。如今中国考古学在不断向前追溯,已远超了古希腊。


  考古发现上万年的中国玉文化,而“金声玉振”传世几何?


  前不久,这本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幸晓峰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韩宝强博士、四川省社科院专门史研究生沈博等诸位学者合著的《中国玉石璧的音乐性能》一书,2013年1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由此贡献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料,该书必将受到学界的关注,人们当刮目相看玉石器音乐性这个问题。


  这是以作者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长江流域礼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成组玉石璧的性能和功能研究入手》为基础,以全新的视角、最新的方法、以新途径切入,通过对我国新石器时代至商周之际,比较集中出土玉石璧的十个考古遗址的实地考察,对约200件出土玉石璧,以及铜铃、石磬等音乐文物,所作的出土情况调查、形制特征分析、器型对比、材质鉴定、音乐声学测量、音乐性能探讨及其综合研究,从这六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出土玉石璧具有良好音乐性能:单件玉石璧音高清晰、纯净,频谱图显示基音强,泛音排列符合规律。成组玉石璧构成音列,已有4组排列出不同调式的五声或七声音阶结构。


  作者认为,成组玉石璧的音乐性能,可从两个方面发挥其功能作用:一是可以用于大型祭祀仪式,作为敲击入乐的乐器或舞具。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可以作为我国早期乐律的标准律器,并在西周及之前的“同律度量衡”改革中作为标准用器(而这后一功能也已经由作者再另立项开始展开新的课题研究)。


  其实,出土文物的音乐属性确认之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都可有更进一步讨论的发言权,先民如何发挥其音乐功能,恐怕还可能有更多考古发现与历史考察来加以说明。说不定,真实的音乐性要比我们现有研究想象的推论还要更丰富多彩、更加寓意无穷。


  可以看到,本书作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接下来等待他们的还要继续做更多、更加全面的标本测试和资料收集,尤其是已经立项的新课题,我们还期待着同律度量衡研究的新成果。


  每一项测量,无不是考古学家对出土资料的重新认知与解读,也令考古学人越来越重视。这些考古研究者,我相信他们也与幸晓峰先生等一样,渐有了共同的心愿,希望通过玉器的声学测试,进一步扩大了解我们未知的一些认识领域,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看到和读懂礼乐文明与其演进的过程及内涵真谛。


  真要特别感谢有了现代电脑软件的科技声学测试方法,它为全世界音乐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并相互认可的一套客观的实验测声技术,而所采集录制的声音频谱和记录的频谱图,则还可以保留下重要的音响资料。本书附录中,即包括和保留下来了大量测声资料,那都是些极为难得的音乐数据。


  在此,我们还要建议,各地的考古学家都尽可提出玉器的音乐声学测量的合作选题,结果会怎样,我们不妨先做了再看。我们希望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引领下,通过玉器等相关音乐文物的测试分析探究,探寻礼乐文明发生发展的线索和演变规律,了解和认识更多,尤其是初期礼乐文明的样态面貌与运行方式。并且,如果我们还能够认同先哲们对于音乐早于人类普遍存在的观点,那么我们就还需要探索音乐与自然史、音乐与文明史的分野及明晰的相互关系。


  (电子版有作者提供原载《成都文物》2016年第4期)

分享到:

时间:2017-01-10   来源()   打印页面 阅读()
相关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齐家文化  |   齐家文化研究会  |   齐家文化博物馆  |   齐家文化研究  |   文化资讯  |  

    Copyrights©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 广河县齐家文化博物馆 主办

    地址:广河县城关镇北街22号 邮编:731300 电话:0930-5936016 传真:0930-5936016

    陇ICP备2021002768号  甘公网安备  号 甘公网安备 号

    技术支持:甘肃南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